復盤|航司旗艦店的三生三世

移動互聯網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的平臺層出不窮,除了官網和APP外,第三方在線旅遊平臺的不斷湧現,讓航司應接不暇。但面對新興渠道和機遇,誰也不願意輸在起跑線上,無論是出於嚐鮮的目的,還是戰略性防禦的考慮,航司們奮勇爭先,急於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自2008年12月15日,海航在淘寶開設國內第一家航司旗艦店以來,各大航司紛紛入駐。特別是提直降代政策出臺後,各大OTA都爭相開設旗艦店吸引航司進駐。近幾年,漢莎、阿聯酋、法荷航等國外航司紛紛與攜程、去哪兒和飛豬簽訂合作協議,開設中國官方旗艦店,如今,航司旗艦店已經遍佈國內各大OTA平臺,僅飛豬就有近70家國內外航司入駐。

時過境遷,那些入駐OTA旗艦店的航司們還好嗎?旗艦店的實際運營效果又如何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決定對航司旗艦店進行一次全面覆盤。

航司旗艦店的前生今世

說到航司旗艦店,阿里算是開山鼻祖。2008年12月15日,海航淘寶旗艦店開張,開闢了全新的航空營銷模式,海航也因此成為第一家入駐淘寶的航空公司。2009年11月,新任東航董事長劉紹勇對媒體拋出“打工論”後不久,東航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宣佈在淘寶網上開啟官方旗艦店,後續國內其他航司紛紛跟進。藉助旗艦店這一創新模式,淘寶旅行(飛豬的前身)實現了機票交易量的突破增長,並向行業巨頭攜程發起挑戰。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淘寶直營店是航司旗艦店的V1.0版本。

然而,V1.0版本的航司旗艦店可謂漏洞百出。基於淘寶電商平臺架構進行開發,傳統零售百貨的管理模式並不適用於電子機票的展示銷售,比如:每一個機票產品在後臺都叫一個“寶貝”,客服被稱為“店小二”,溝通只能通過“淘寶旺旺”,此外,店鋪的裝修設計、機票寶貝的上架發佈、機票庫存的管理等功能亟待完善,技術架構上的先天不足給旗艦店早期的運營帶來極大困擾。每年的“雙十一”對於航司旗艦店運營的店小二來說簡直就是噩夢。當時由於諸多航司接口並不支持在線退改,旅客提交退票申請後,店小二還需要登陸航司官網進行二次手工提交,其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可見一斑。

2010年7月,去哪兒宣佈推出自主研發的TTS(Total Solution System)交易系統,吸引航司和機票供應商入駐開店,成功實現了從CPC(廣告點擊收費)向交易佣金模式轉型,並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交易閉環,大大提升了去哪兒機票交易成功率和訂單量。攜程、同程、途牛等平臺紛紛跟進,旗艦店模式逐漸在OTA行業普及推廣,這一時期的旗艦店可以說是航司旗艦店V2.0版本。與淘寶不同的是,攜程和去哪兒與生俱來的機票和旅遊基因,為電子客票量身定製的平臺架構設計,再加上航司的直連接口功能日益完善,使得V2.0版本的航司旗艦店功能更加強大,用戶體驗自然更好。

然而,V2.0仍然不是旗艦店的終極版本。目前航司與各平臺的接入方式和接口標準千差萬別,航司內部尚未實現統一的訂單管理和客戶視圖,無法實現跨平臺的客戶信息傳遞和訂單操作。理想的V3.0版本旗艦店應該是基於航司的電商平臺,將機票庫存、運價管理、產品促銷、附加服務等封裝成統一API接口,直連用戶渠道和第三方平臺,實現訂單和客戶的統一管理,無論旅客在航司官網/APP還是旗艦店購買機票,用戶可以方便的對機票或產品進行跨平臺操作,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隙跨平臺一站式服務。

旗艦店的背後是API直連

2011年4月14日,美國航空一紙訴狀將美國第二大OTA網站Orbitz告上法庭,指控其試圖壟斷機票分銷。其實,早在2010年12月,美國航空就宣佈停止與Orbitz合作,並撤下其航班信息。事情的緣由則要追溯到2009年,美國航空與Farelogix合作開發了一套名為AADC(American Airlines Direct Connect)的直連繫統,美國航空希望通過直連模式來控制銷售渠道,擺脫對OTA和GDS的依賴,降低BSP分銷交易佣金。這一舉措自然遭到包括Orbitz在內的OTA抵制,從而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如今,這個直連渠道已經超越了美國航空通過Amadeus的銷量,成為僅次於其在Sabre和Travelport上分銷的第三大渠道。

五年後,同樣的故事在歐洲大陸重複上演。2015年6月,漢莎航空高調宣佈從9月開始,凡通過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銷售漢莎旗下航空公司機票(包括漢莎、瑞士航空、布魯塞爾和奧地利航空),均需在基礎票價之上增加16歐元的DCC(DistributionCost Charge)額外費用,而通過漢莎官網和直連銷售平臺預訂,則無需支付這筆費用。這一舉動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

2016年8月,漢莎航空宣佈為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和大眾汽車開通直連渠道,為員工提供差旅機票預訂服務,後續漢莎計劃通過直連為企業提供更多優質和定製化的產品,並宣稱通過這個項目可以為西門子每年帶來六位數字(歐元)的成本節省。同年12月,漢莎航空的直連觸角飄洋過海延伸到中國,先後與攜程、去哪兒和飛豬達成直連合作,並同步上線漢莎航空集團官方旗艦店,旅客在旗艦店購買漢莎及其旗下航司的機票,可享受與漢莎官網相同的最低價格,打造與官網類似的預訂體驗。漢莎負責分銷的高管Walter表示,截至2017年9月,已有超過1500家代理人接入了直連銷售平臺,背後有超過17家IT夥伴提供技術接入支持。API直連,已經成為漢莎的全球戰略。

為什麼眾多國內外航司要繞開GDS與OTA進行渠道直連呢?這不得不從航空公司與GDS的恩怨說起。眾所周知,航司的傳統分銷依賴GDS銷售,也成就了GDS長達幾十年的行業壟斷和固步自封。最近幾年航司對GDS的詬病和不滿日益增多,但由於GDS的業務複雜性、專業度和高投入,構築了極高的技術壁壘,讓傳統航司無法企及,尤其在電商和輔營銷售方面嚴重製約了航司的業務發展。

而隨著互聯網發展和移動應用的普及,事情出現了轉機。如今,在線旅遊行業的流量入口逐漸被幾大OTA壟斷,其骨子裡的互聯網基因以及與生俱來C端用戶的運營維繫、大數據分析與精準營銷、產品的設計創新、旅遊生態的構建、技術高效接入以及快速市場反應能力是傳統GDS所不具備的,而這些能力恰恰是航司目前極度欠缺的短板,短期內可以大大提升直銷比例降低交易佣金,因此,航司與OTA的API直連可謂一拍即合。

航司API直連策略

自從第一張電子客票誕生至今,航司的營銷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度依賴傳統的渠道和代理人,到批發平臺的出現打破航司政策地域限制,再到OTA一家獨大…航司一方面小心翼翼的呵護著羽翼未豐的直銷渠道,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和嘗試新的技術和新興平臺,不放過任何潛在的商業機會。目前,傳統的基於航班位移的庫存管理模式已經遠遠落後,以客戶畫像、輔營銷售、精準營銷和動態定價為標誌的商業模式正成為航司轉型的方向。其中,API直連將成為航司商業模式轉型中的重要一環。

筆者認為,航司推動API的直連策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搭建直連平臺,控制分銷渠道。通過搭建電商平臺,整合內外部資源,實現API直連渠道覆蓋,最大可能攫取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搶奪流量入口和C端用戶,擺脫傳統GDS的限制獲取分銷自由,重獲對分銷渠道的控制權。這也是現階段國內航司全力以赴推進的工作,筆者瞭解到,目前包括國航、深航、川航、山航等在內的航司電商平臺建設基本都已經進入商務選型階段。

第二階段:品牌運價/菜單式定價,提升輔營銷售。通過動態定價和運價拆分,將行李、選座、餐食等與票價剝離,同時整合休息室、快速安檢、優先登機等資源,設計不同的附加產品組合,一種是基於打包(bundling)策略的品牌運價(Fare Family),另一種是基於拆包(unbundling)策略的菜單式定價(動態定價),實現按需定製,客戶自由選擇,最終通過API直連(強烈推薦NDC標準)推送至航司可控的分銷渠道或者第三方平臺,提升全渠道輔營銷售。

第三階段:航司新零售轉型。輔營收入模式的成功,將促使航司投入更多資源推動新零售轉型。通過上下游產業鏈接入,以及跨行業合作伙伴的資源聚合,藉助OTA/OTP/OTM等第三方平臺賦能,構建航司開放的在線旅遊生態,挖掘用戶基於航空出行的衍生需求,通過API直連觸達C端客戶消費場景,開展精準營銷和交叉銷售,航司最終實現從機票銷售、輔營銷售向新零售轉型。

覆盤|航司旗艦店的三生三世

△ 航空公司API直連策略三個階段

擁抱航空分銷變革

2008年海航淘寶旗艦店上線至今,國內航司旗艦店模式已經走過十年。

2009年美國航空推出AADC直連繫統至今,歐美航司的渠道直連也早已碩果累累。

2012年國際航協更是推出了新一代分銷能力項目(New Distribution Capability,簡稱NDC),開發並推廣一套全新的基於互聯網XML語言的數據傳輸標準,加強航空公司與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交互能力,用於實現零售化的航空產品銷售。截止2017年底,全球有117家航司和IT供應商已經取得了國際航協的NDC認證,共同參與到這一改變行業的技術革新中來。

“一切以用戶為中心”,這不是一句空話。用戶在哪裡,航司的觸角就應該伸向哪裡。OTA旗艦店,僅僅是航司通過API直連開啟新一代分銷模式的一種嘗試,未來還可能有基於TMC的企業定製化直連、基於旅遊生態上下游的供應鏈直連、以及基於新零售的跨行業跨品類直連等等。如今,信息接入的邊際成本越來越低,在線旅遊資源的互聯互通不斷增強,凡是具備流量基礎的平臺和入口,理論上都可以接入航司的新一代分銷模式。

一個全新的航空分銷變革時代已經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