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宇宙思維模式究竟是什麼呢?

天人合一"是《易經》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最主要的哲學思想,也是傳統文化中的一箇中要概念。《易經》最高的理想就是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合一"它不只是從"天"這方面來說,也不僅僅只從"人"這一方面來說的。而是把二者結合起來,只有從人與自然兩方面著眼,才可說明二者的關係。

《易經》用"乾"代天,"坤"表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天,泛指地面以上的整個天空,以及我們能觀察到的整個宇宙空間,如:日,月,星,辰,風,雷,雨,露等等。

天地間的萬物又均受於天,為天"統",地與天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但地是"順承於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個自然界,因此說"天人合一"是一種宇宙思維模式,是與宇宙自然的完全合一的存在狀態。

就地而言,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人類和一切其他生命的載體,沒有任何一種生命能夠離開大地,就連水中魚,空中鳥均不例外。所以天就是生命之源,地則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礎,人與自然是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

人是萬物中的一員,但畢竟不同於它物,人有"仁義"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人肩負著神聖的使命。自然界提供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切,人在獲取的同時,更要"裁成","輔佐"自然界完成其生命的意義,不僅人類自身在生存發展,更要兼顧其他生命的生存家園,就如現在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一味的只顧人類自身發展,導致環境破壞嚴重,其他物種不斷滅絕,四季混亂,氣候異常,打破了平衡,毀滅了其他生命,同時也在威脅著我們自身的發展。這就是《易經》所說的:"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易經》的宇宙思維模式究竟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