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使秦崛起的君主,爲了恢復霸業可與之分土,影響後世千年。

秦在崛起之前,處於風雨飄搖,即將倒塌的境地,為何秦會迅速崛起,雄踞西方?

這就要從秦獻公說起了

魏經李悝變法之後,吳起為將,三十年間奪取秦國五百里土地,此時秦國被壓縮到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獻公做法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即位,上臺之後便採取改革,廢止人殉,向東征戰,斬魏兵,壯國威,奪失地。

獻公奪回了被魏國佔領的一部分河西之地,甚至攻入魏國河東腹地,殲滅魏軍六萬,震動諸侯,得天子祝賀,秦由此進入了戰國七雄的行列,使秦國上下都看到了穆公時期的輝煌。

最先使秦崛起的君主,為了恢復霸業可與之分土,影響後世千年。

孝公即位

公元前361年孝公即位,此時秦外受強鄰壓迫,內有貴族專橫,並且秦國遠遠落後於東方六國。孝公即位之初,國內狀況實在是慘不忍睹,軍隊更是因為常年征戰羸弱不堪,秦國處於水生火熱中,為拯救秦國,孝公頒佈“求賢令”,得天下人才。

求賢令:"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求賢令一出,天下才人齊聚秦國,只能說秦孝公的求賢令,最後一句“與之分土”對天下的人才誘惑太大了,這也說明了秦孝公的心胸之大。

最先使秦崛起的君主,為了恢復霸業可與之分土,影響後世千年。

政治格局

此時魏依然稱霸中原,虎視西方,北有義渠經常作亂,南有巴、蜀、楚。

商鞅變法第一次變法

公元前356年,孝公用商鞅開始變法,重修法令,依法治國,獎勵軍功,獎勵耕織,增加人口,立國信。

最重要的便是獎勵軍功與獎勵耕織。

獎勵軍功:戰場上殺一人便進一爵,殺兩人便進兩爵位。

獎勵耕織:如果百姓種地種的好,進爵。如果織布織的好,進爵。

這個做法徹底廢除了只有貴族可以當官進爵的方式,將整個秦國民眾給激活了,軍事戰鬥力,農業生產迅速提升,這為將來成為虎狼之秦奠定了基礎。

最先使秦崛起的君主,為了恢復霸業可與之分土,影響後世千年。

丟失河西

在對趙國戰爭中的魏國,調轉矛頭,攻向秦國。龐涓親率大軍,進攻秦國。派疑兵搭建浮橋,擺出進攻秦國陰晉的架勢(陰晉靠近秦國都城櫟陽),拖住秦軍。然後龐涓率軍北上,從秦軍防守薄弱的河陽渡河,攻向櫟陽,之後櫟陽被攻破,秦孝公被迫遷回舊都,河西被魏國重新奪去。

二次變法,秦國崛起

廢除井田制,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允許自由買賣。

推行郡縣制

遷都咸陽

統一度量衡

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登記居民戶籍,按人口徵收軍賦

割除戎狄風俗,一戶有兩個成年男子,必須分家

商鞅這些做法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國家賦稅擴大,戶籍增多,經濟增長,軍力增長,國家富強起來,為後世奠定了穩定紮實的基礎。

秦國富強

公元前343年,天子賜予霸主稱號。

公元前342年,諸侯都來祝賀。秦國派公子少官率領軍隊與諸侯在逢澤會盟,朝見天子。

公元前340年,衛鞅攻打魏國,俘虜了魏公子昂。秦孝公封衛鞅為列侯,號為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國與魏軍在岸門作戰,俘虜了魏國將軍魏錯。

自此秦國雄霸天下,在秦孝公勵精圖治下,秦國從一個風雨飄搖的西陲小國,一躍變為虎踞西方的大國,雖說未全部收回河西之地,但已傲視一方了。這離不開商鞅變法,也離不開秦孝公的順應時代潮流,對天下局勢與自我局勢的掌控。孝公第一段在求變圖存,第二段在變法強秦,第三段在雄霸天下。

最先使秦崛起的君主,為了恢復霸業可與之分土,影響後世千年。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