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和集体化,哪种方式适合农村发展?

如果给你10亩地,你是选择把土地承包出去,交给别人来经营,还是利用这10块地进行集体化运作,自己大干一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今天不说个人的看法,个人的利益得失,我们今天来说说土地流转和集体化对于乡村振兴的影响。

土地流转和集体化,哪种方式适合农村发展?

一、土地流转和集体化的意义

大家斗志农村的振兴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现代农业的大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土地流转和集体化都是实现农业经济规模化的可行之路。

土地流转把农民手中闲置荒废的地,进行招拍挂的形式,把使用权转让出去,今年2月份广东中山南朗镇关糖村拍地,村里367人共拍了13亿元,当然这算是特殊案例,不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么多钱,但是把土地承包出去,不用干活就有钱,这简直正中很多农民的下怀。土地承包一来盘活了农村的资产,二来就是这资产更加专业化的对待,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关于农村要不要重走集体化道路,这是关系到农村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多年,并且有很多人不看好集体化道路,认为华西村、南街村的成就并非因为集体化的优越性,而是特殊时期、特殊人物、特殊地域造就的。但是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集体化道路的重要,以及农民集体智慧的强大,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当家做主的最好体现。

土地流转和集体化,哪种方式适合农村发展?

二、土地流转的基本状况

1、土地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四种:“托管合作流转型”、“四统一分流转型”、“专业合作型”、“家庭农场型”。

2、农民传统观念难以改变,流转慢,土地难集中。大部分农民恋土观念强,小农意识重,加之中央优惠政策多,给予各种补贴,农村经营土地收益高,使很多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

3、土地流转适合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或者城郊农村。

我国的农村也分个三六九等,发展不均衡。城市周边的农村、被城市拓展包围进去的城中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更适合探索发展土地流转模式。

比如重庆市探索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地票模式,农民出让土地,土地挂牌上市交易,农民取得一定的土地出让收益。此外,农民身份转换为市民,政府给足农民社保,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政府获得了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应该来说,这种模式有一定可行性,但重庆式的这种模式大范围推广,值得谨慎。

土地流转和集体化,哪种方式适合农村发展?

三、集体化是不是意味着倒退?

现在有些不了解一听说是搞合作经济,就会说这不是倒退吗?上个世纪50年代那个人民公社运动可以说血的教训了,一是没有发挥农民的自主权,二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机械教条主义的泛滥,三是严重的脱离当时社会现状的目标,这些都让集体化变成一锅乱粥。

但是纵观中国现在的国情,人民基本生活温饱,有余钱余力,社会也稳定,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条件已经成熟。而且而且都是村干部带头,农民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同时也上面也全面支持,干部深入基层内部,查民情听民意,农民积极贡献自己的力气,政府也有足够的资金去扶持。集体化的优越性可以得到完全的发挥。

土地流转和集体化,哪种方式适合农村发展?

无论走这两条道路的哪一条路,都能够极大的缩小贫富差距,让乡村更好的发展起来。关于乡村振兴走哪一条更好,目前我国还在探索阶段,但是毋庸置疑,中国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集体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