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獎勵生二胎、支持老年人創業背後隱藏著中國人口遷移規律

近日,遼寧出臺人口發展規劃,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並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流出難題的遼寧省,正嘗試出臺政策扭轉形勢。

遼寧省的難題背後反映出中國人口大遷移規律,而今年引人注目的二線城市“搶人大戰”,則意味著人口遷移流動的替代效應開始出現。

遼寧獎勵生二胎

近日,遼寧省政府印發《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等全面兩孩配套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減輕生養子女負擔。同時,遼寧省還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

此項《規劃》與近年來遼寧省常住人口持續減少,且人口呈加速流出態勢有著密切關係。

此外,遼寧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並不樂觀,數據顯示,2017年遼寧全年出生人口28.4萬人,出生率6.49‰,死亡人口30.3萬人,死亡率6.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4‰。

與此同時,遼寧省的人口老齡化也較為明顯,2017年末60週歲及以上人口998.4萬人,佔比22.85%,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626.8萬人,佔比14.35%,遼寧省的老齡化程度可以說是全國第一。

遼寧省顯然已意識到問題所在。《規劃》在剖析遼寧面臨的人口挑戰時指出,隨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生育年齡後移及人口老齡化加劇,儘管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總和生育率在一定時期內將有所上升,但提升到人口世代更替生育水平的難度很大。高齡化趨勢明顯,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客觀上也將降低經濟潛在增長率,減弱人口紅利,加大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等公共服務壓力。

遼寧省背後的中國人口大遷移

近年來遼寧省人口不斷流出,背後反映出中國人口遷移的規律。恆大研究院指出,根據國際規律,人口遷移往往是從低收入地區到高收入地區、從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口遷移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改革開放前,人口流動受限,重工業基地東北地區為全國人口集聚的核心;

2)改革開放後至2010年左右,城市化快速推進,中西部地區人口大規模向出口導向型的沿海發達地區流動,形成“孔雀東南飛”格局;

3)2010年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中西部地區產業承接以及老一代農民工老化,部分人口逐漸迴流中西部,東北地區人口開始負增長。

可以看到,在目前這一階段,東北地區衰落趨勢仍未得扭轉,經濟份額降至6.7%、較1978年下滑6.5個百分點,黑龍江、遼寧、吉林人口先後從2014年開始陷入負增長。

恆大研究院表示,估計2011年至2017年全國至少有225個地區人口淨流出,較2001年至2010年的192個明顯上升,人口淨流出地區的數量佔比53.6%增至62.8%。

需要指出的是,2011年至2017年,扣除數據大幅缺失的新疆、西藏外,人口淨流出地區主要集中東北地區、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非核心城市等,而人口淨流入地區數量從166個降至113個,這意味著人口在更加向少數地區、向大城市大都市圈集聚。

遼寧省獎勵生二胎、支持老年人創業背後隱藏著中國人口遷移規律

“未富先老”如何破局

事實上,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出生率低並非是地方現象。

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人和1723萬人,出生率分別為12.95‰和12.43‰,出生率出現下行趨勢。

歷史上,我國1980年到1990年是最後一次人口生育高峰,之後人口出生率逐步從20%以上趨勢性回落。尤其1985年之後,出生率始終維持在21%以上。2017年在生育高峰和二孩政策疊加的因素下,竟然出現新出生人口下降的現象。

國元證券指出,我國當前人口分佈比例大致如下:14歲以下人口占比16%左右,15到64歲佔比為72%左右,65歲以上人口占比為10.8%左右,最後一項的上升速率最快。勞動人口年齡段中,最高佔比是45到49歲人口,為9.03%,隨著這部分人退休後升入退休段人口,該年齡段人口占比將出現下降,人口峰值朝著高齡移動,對養老金髮放造成很大壓力。

此外,儘管對出生率低的擔憂是長期的,但也不得不引起重視。唯有降低居民槓桿率,打消居民對“住房、教育、養老、醫療”四座大山的未來支出擔憂,不再壓縮當期消費,才能扭轉出生率。而出生率在近五年生育高峰若得不到扭轉,老齡化趨勢將較快顯示負面影響。

政策對人口的效果有多大

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意味著我國實行了超過30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全面二孩”已經實施兩年半,政策究竟產生多大效果呢?

遼寧省獎勵生二胎、支持老年人創業背後隱藏著中國人口遷移規律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人口學專家李建新分析指出,就中國人口而言,一般認為生育水平有三大影響因素: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生育政策和文化觀念。

如今經濟發展和觀念因素對低生育率影響作用越來越大,而人口政策對其影響作用式微。所以,“全面二孩”政策之外,還要有更多的具體措施,才能更好地釋放或激發出生育潛力。但凡直面我國人口生育形勢的,都會在這方面達成共識。

李建新還表示,近年來我國人口出生數量和一孩佔比雙雙下降,一方面是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婚育觀念變化推遲婚姻甚至不婚所致。

二線城市“搶人大戰”

今年一個引人注目的人口現象就是二線城市“搶人大戰”,業內認為,這意味著各地人口後備軍不足。

李建新指出,我國人口已經完成了第一次人口轉變,進入了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人口轉變,生育水平居低不升、人口流動日趨活躍,這些都是我國人口變化的新特點。二線城市“搶人大戰”,是各地對人口後備軍不足憂慮的結果,人口遷移流動的替代效應開始出現。

聯訊證券指出,我國2015年總城市化率是56.54%,人口密度最大的上海市也是城鎮化率最高的地區,其次分別是北京市、天津市、廣東省,上海市的人口密度已經遠遠超過它的城市化率,人口過度密集。

未來人口流動不會變緩,但是流向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將會減少,在搶人大戰中佔有優勢的地區,承接這些溢出的人口,有望成為下一輪崛起的大城市,其中浙江、江蘇、天津和福建處於人口淨流入狀態,有望在下一輪突圍。

李迅雷認為,今後,中國將面臨人口收縮或城市收縮的壓力,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數量會越來越多。即一方面少數城市的人口集中度會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人口絕對數量的減少,大部分城市的人口數量都將減少。

因此,在中國人口的分化和集聚大背景下,應該依據人口流向、產業和資金集聚的方向,順勢而為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中國產業集聚的進程還遠未完成,故產業的分化和集聚都會持續很長時間,從而帶來區域間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大部分地區將出現產業移出和人口外流的現象,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給這些地區帶來財政支出持續上升、收入減少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