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未來是什麼?

知識付費的未來是什麼?

知識付費經過了兩年的發展,已日漸從“嚐鮮模式”過渡到“普遍接受”。大多數人都有為知識付費有過至少一次甚至多次的購買行為。

據《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據《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我國共享經濟在過去的一年中,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其中有知識付費意願的公眾人數暴漲了5倍,知識付費用戶達到近8000萬人。

截止到今年3月,知識付費可估算的總體經濟規模為150~200億元左右。報告同時預期,未來幾年,中國分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分享經濟交易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到2025年佔比將攀升到20%左右。

知識付費吸引眼光,是因為出現了一批知識明星。從2016年開始,受到關注的首先是各類知識明星。這些知識明星推出自己的知識產品或平臺,比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和得到APP,生長於得到的李翔商業內參,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每天聽見吳曉波”音頻,馬東團隊推出的“好好說話”音頻課程、李善友和他的混沌研習社、樊登和他的讀書會等等。

到了2018年,知識付費從業隊伍中除了各大明星講師、媒體大V,還有更多的中小機構、個人專業人士等加入。

對於媒體從業者而言,知識付費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媒體邏輯」向「內容出版邏輯」的遷移,依賴用戶付費,而不是依賴廣告。

知識付費的內涵既可以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例如一門經濟學入門課等;也可以不是嚴格說來的知識,例如一些軟性技能的培訓,甚至是處於興趣的一些學習或者心靈疏導等等。

知識付費的未來勢必要將通用性和個性化相結合。具體說來,是兩個方面的業務模式,一方面是通用性的內容生產製作,例如製作了一門《生活中必備的法律知識》這樣一門課程,這就是一個通用性的需求,課程製作後,它是面向廣大普通用戶的,也因此,這類知識付費內容的邊際成本接近於0。

另一方面,個性化的知識付費頗有些私人定製的意味,仍然以法律為例,某一位用戶可能在遇到一個切實的法律問題,這時候想要相關的諮詢或者解決方案。這實際上就是知識個性化服務。

藉助於在某一方面有專業知識的人,得到學習或者解決方案上的幫助,相應的給予對方報酬,這就是知識付費。因此知識付費可應用的面實際上是很廣闊的,而你覺得知識付費的未來還會哪些可能呢?


微學伴,好用的知識製作與售賣工具。

微學伴是專注於知識付費、教育培訓的工具型平臺,可一站式滿足課程製作、學員管理、付費轉化、營銷推廣、數據分析五大核心需求。

讓課程的生產發佈、推廣分發、管理交互、交易收入都變得更加簡單,形成品牌閉環,快速完成用戶沉澱,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線教育、付費轉化也可以很簡單。

目前已有70000多家機構選擇微學伴,店鋪月均銷售額達10萬!用微學伴,與71088家機構一起玩轉知識變現。

知識付費的未來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