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庸是怎么搅浑水的

遗忘的北极

文学 | 历史 | 评议 | 更多...

大作家无不爱搅浑水,搅浑水是为了好让他们下手,把故事搅得缠缠绵绵厚重陆离,把读者搅得心服口服五迷三道。大作家没有一个“好人”,他把你侍弄得或哈哈狂笑或幽怨悲伤或茫然若失或荡气回肠或义愤填膺,而他们却躲在角落里,眯着眼睛得意的笑,为他们的“手段”喝彩得意。

搅浑水是一项大本事。能搅浑水的,而且搅得天昏地暗鬼神共泣的,都是有了自己格局的,他的任何文字,都在他的格局下。他的人物,都在他的格局背景里,谁也逃不出去。

看金庸是怎么搅浑水的

搅浑水是怎么回事儿?

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就是能搅浑水的好手。《百年孤独》的开篇第一句是,“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一个过去未来式,他是站在遥远的将来的角度回忆过去。彻底把水搅浑。然后六代人物错综复杂的出现,甚至二、三代人物采用同名的方式处理——当然,外国人名也有爱重复的特点,喊一声露西可以有几百个人回头——读着读着,似乎像是有错觉,因为你会觉得死了的人怎么又活过来了。而他的人物结局,以男性来说,基本只有两个归宿,要么死于非命,要么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独中退化。

这就是他格局背景的厉害,他在搅浑水,他书中的人物也跟着在纠缠搅浑水,生与死爱与恨,现实与自由,思想与大流,无可奈何与必然,一团乱。读者也被搅得像是扎心的老铁。

看金庸是怎么搅浑水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

陈忠实《白鹿原》的开头第一句是“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跟加西亚如出一辙,一个德行,已经做好了搅浑水的动作。果然《白鹿原》把人搅得服服帖帖。

看金庸是怎么搅浑水的

这是我大概理的《白鹿原》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和命运图。当然,本书人物庞杂,略具形式而已。

看金庸是怎么搅浑水的

陈忠实 1942年8月-2016年4月29日

以上两本书,都是讲了好几代人的故事,何况都有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被牵扯到浑水元素中。

而金庸,则彻底是以自设的江湖格局做背景来搅浑水的。而且搅得出神入化。

众所周知,金庸最大的本事就是“化实为虚”接着再“化虚为实”,把这两项技能通过想象力穿插纠缠,所以故事格外的精彩。比如《碧血剑》,这是金庸的第二部小说,实际上,从第一部《书剑恩仇录》开始,老爷子就打定了主意要搅浑水。《碧血剑》只不过是这本事的延续。《碧血剑》中他弄了两个不出场的主角——袁崇焕与金蛇郎君夏雪宜,一个是历史人物,真的存在过,他“化实为虚”,把袁崇焕弄到他的江湖是非中;一个是完全虚构的江湖人物,他“化虚为实”把金蛇郎君弄到袁崇焕这个时代。

这还不够,因为这两个人很难见面,否则难写,如为朋友,以金蛇郎君的性子,杀了皇帝救出袁崇焕都有可能;如为敌人,以袁崇焕的性子,根本不屑于与金蛇郎君有任何交集。这就难了。

金庸继续搅浑水,他再在虚实结合的基础上弄出两个人来,一个是袁崇焕的后代袁承志,一个是金蛇郎君的后代青青。再“化虚为实”,把袁承志搅进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中,并且让虚构的袁承志和李岩啊牛金星啊等真实的人物同殿为臣,跟皇太极等真实人物产生交集。又“以虚带虚”,让这两位后人,袁承志和青青有感情纠葛。再把自己很多理解赋予这两个人身上,对世事的矛盾,对于战争或政治的感悟,对感情的抉择,现实与虚构重叠交叉,只因为共通的人性。

这趟浑水就被金庸这样搅浑了。他笔下的人物,也在选择上出现了各种纠结,就凸显出了故事的厚重度与人物性格。

看金庸是怎么搅浑水的

很多人说写小说不需要技巧,把感情写出来就行。但是,没技巧,真的写不好人物感情。

《碧血剑》其实是入门练习作文,对于金庸来说,那是小意思。再看他搅《天龙八部》的浑水,真是炉火纯青。

《天龙八部》,但是看名字,很多人都很难理解到底要写啥。虽然他后来有“释名”,但也未必看得懂。他从书名开始就摆好了搅浑水的姿势。

再说人物。更是被他搅得一团乱。

说有主人公么,似乎没有。说没有,却有三个。从结构上看,从第一回“青衫磊落险峰行”到第十四回“剧饮千杯男儿事”是写段誉的,从第十五回“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到第二十八回“草木残生颅铸铁”是写乔峰的,从第二十九回“输赢成败 有争由人算”到第四十回“却试问 几时把痴心断”是写虚竹的。后面十回,三人在少林寺会齐,三兄弟大战天下英雄。而后书中人物各自获得结果,死的死悲的悲,直到乔峰死在雁门关。

但也不是简单叙述,而是一团糟的叙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另外加入吐蕃、西夏、大宋、大辽,大理、慕容复复国集团大燕,诸多帮派和诸多人物,一起搅浑水。

叙述太长,难以一下说清楚。咱们就理一理人物关系,以作说明。

首先三个人,段誉,乔峰,虚竹。

是义结金兰的兄弟,一个是王子书生(段誉是大理国的王子),一个是江湖豪杰(乔峰是真正的江湖人),一个是小和尚大掌门(虚竹是少林寺的小和尚又是逍遥派的掌门人)。三个人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一个“痴”,一个“豪迈勇武”,一个“迂腐”,但却相聚一起。

三人的联系,其实很简单,除了意气相投,都保持着魑魅魍魉世界的纯真之外,还有脉络上的联系。

枢纽是“逍遥派。”

段誉学的凌波微步及北冥神功,都是逍遥派的。段誉爱的姑娘是逍遥派的前掌门逍遥子的女儿王夫人的女儿。乔峰的小姨子阿紫是逍遥派的旁支星宿派的门人。虚竹是少林寺的弟子,却是集逍遥派之大成的唯一一人,是逍遥派的掌门,算起来也是段誉的掌门人。

而且这三个人实际上却又是相互之间有深仇大恨的,是的,他们是仇敌。虚竹的老爸玄慈方丈是乔峰的杀母伤父之仇的带头大哥,虚竹的老妈是四大恶人中的叶二娘,是段延庆的结义妹妹,而段延庆又是段正淳的敌人,段正淳是抚养段誉长大的父亲,但段誉的亲生父亲却是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丐帮的副帮主的老婆康敏要勾搭丐帮帮主乔峰,勾搭不成,陷害乔峰,又欺骗乔峰,乔峰一掌打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阿朱,阿朱是段正淳的女儿,是段誉的妹妹。

呵呵,乱吧。但也不乱。不管怎么搅浑水,这三个人身份遭遇都不同,但是命运都相同。

段誉是大理国的王子,却搅进江湖,主要枢纽是吐蕃国师鸠摩智,鸠摩智又从逍遥子的同门李秋水那里学过小无相功,李秋水的女儿王夫人与段誉他名义上的父亲段正淳有孽情,段正淳与王夫人的女儿王语嫣爱着表哥慕容复,段正淳的儿子段誉爱着段正淳与王夫人的女儿王语嫣。

爱情三角:段誉、慕容复、王语嫣

逍遥子是虚竹的师傅,虚竹是少林寺的和尚。逍遥子的师姐师妹,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都爱着逍遥子,逍遥子爱着李秋水的小妹妹。天山童姥通过虚竹发泄,却与李秋水共同把虚竹一个小和尚打造成一个江湖人,和尚的戒律全破了。虚竹爱的姑娘是西夏皇妃李秋水那边的公主,慕容复要求亲西夏娶西夏公主,段正淳也派段誉去娶西夏公众,还拉上一个帮手是大辽的南院大王乔峰,与这三个人做对的是慕容复和吐蕃鸠摩智。

爱情三角:李秋水、天山童姥、逍遥子。搭上一个李秋水的小妹妹。

看金庸是怎么搅浑水的

铁三角是:段誉、乔峰、虚竹。

《天龙八部》中,存在着数十个三角关系。相互扯在一起,好一个搅浑水。

他们是悲惨世界里的纯真,所以能义结金兰。

那么现在说明一下,这三个人所受的命运捉弄。实际上都跟自身没多大关系,以段誉、乔峰、虚竹的性格,都不是能做出哪些荒唐事的人。但是他们没办法,他们的苦痛遭遇,都来自上一代,他们逃不了,躲不过,只能痛苦的承受。恩怨情仇,说不清,道不明,报不了仇,又摆脱不了。留给他们的只有茫然,只有遗憾。永远无法抹去。

留给读者的,也是茫然和遗憾,永远无法逃出。扯不清道不明。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金庸搅浑水。都是他“自作聪明”设的局。他虚构的背景,虚拟的江湖,搅进现实的一切,虚幻现实的一切,把人心,人性,人情,缠绞在一起,把人的宿命缠在一切,把佛法颠倒显示追求缠在一切,换来一百二十万字的叹息与迷茫。

为什么我们总是写不出大作家的那种荡气回肠,是因为,我们只追求故事,总想着单纯的把故事讲精彩,吹嘘说什么脑洞。脑洞是个啥玩意儿?不存在的。脑洞再大,跟你的头一样大,头不见了,你的故事还是没讲好。因为你没格局,不会搅浑水。话说回来,想想自己的生活,影响你心情的会是哪一件自身单纯的事情?不可能。总是来自你的周围的一切,你所处的背景与格局中。

看金庸是怎么搅浑水的

■ 更多内容,尽在【遗忘的北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