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賢良墓埋不良之人!盜墓不成,反害己!

吳邵鄉鄧樓村的鄧家是個大戶。大清朝時,這莊有個人,姓鄧名寶玉,家裡有成百畝地。三歲時,由父母做主訂了一門親。媳婦的孃家在鄧樓南的楊窪莊,岳父名叫楊萬年,也是有名的大戶。

寶玉十七歲那年,進京趕考沒中,回家沒三月,他父親因病就離世了。寶玉為安葬父親,花去了近一半的家業,他又不會管理家財,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沒過兩年,競貧得片瓦皆無,只剩下二畝半林地,說好的媳婦,也無錢辦喜事,他們娘倆只好白天要飯夜宿破廟。

民間故事:賢良墓埋不良之人!盜墓不成,反害己!

這年臘月二十八的晚上,寶玉的娘說:“大年初一不能出去要飯。明天,你到你舅家弄點吃的來,夠咱過罷初二就行了‘”寶玉點頭答應下來。第二天,上他舅家去了。

寶玉的舅住在吳邵莊,日子過得也是緊。這天剛吃過早飯,老頭正掃院子,抬頭看見外甥來了,忙招呼寶玉到屋裡暖和暖和。

爺倆一聊,老頭才知老姐姐要飯去了,家中無糧。老人同情地嘆了口氣說:“你在這裡住一夜,等明天叫你舅媽給些面,再給你弄點餃子餡拿走。”寶玉只好住了下來。

回頭再說寶玉的媳婦家。小姐楊秀枝在年二十九的晚上,到母親房中去,走到門外,聽見父親在房裡說:“閨女婿日子過窮了,秀枝兒過年就十八了,還能把她送到鄧家去要飯嗎?”又聽見母親說:“寶玉肚子裡有文墨,說不定以後有出頭的時候。要斷這門親,只怕丫頭不願意吧?”父親說:“過了年,叫人去對他們娘倆說,咱閨女死了,埋一個假墳,讓他們來哭一場,然後給閨女說個遠遠的婆家。”小姐楊秀枝聽到這裡,氣得臉色發青,回房後哭哭啼啼。恨自己的爹孃嫌貧愛富,和丫環一商量,二人急忙收拾了一個大包袱,拿了些私房錢,連夜逃奔鄧樓婆家去了。

兩人來到鄧樓東半山坡的破廟裡,小姐上前敲門,叫道:“娘!開門啊!”寶玉娘早就睡了,因兒子不在家給暖腳,凍得沒睡著。聽見有女子的聲音叫門,心中有些害怕。老人顫抖著聲音問:“是誰?”“娘,我是你的兒媳楊秀枝呀。”老人一聽忙去開門。楊小姐見到婆母,撲上前抱若大哭。丫環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寶玉娘說:“孩子別哭了,能平安地來到家就好。寶玉到他舅家借糧去了,你先歇著,我去叫他回家。”說完就上吳邵莊去了。

小姐看了看自己的家,西牆根地鋪上放了一床破被,東牆根爛籃子裡有兩隻破碗。用手摸摸鍋臺,上面有成指厚的灰土。她對丫環說:“你看俺家窮得多不像個家,你走吧。這些錢你拿著。”二人哭了一陣,丫環拿上錢回家去了。小姐一人在屋裡,覺得又冷又有些害怕,上地鋪躺下睡了。工夫不大,她便睡著了。

民間故事:賢良墓埋不良之人!盜墓不成,反害己!

這莊上有一個人,也姓鄧,叫鄧三毛。他是出了名的壞,整天偷雞摸狗拔蒜苗,外號叫“神偷手”。娶妻焦氏,這個女人奇懶無比,還好吃濫喝不講理,家裡窮得揭不開鍋。

年二十九這天晚上,焦氏開口罵三毛:“明天三十,家中的鍋冰涼,叫我吃什麼?”三毛被罵急了說:“凍掉鍋底活該,嫌我沒有用,你再找個有用的頭去。”焦氏罵得更狠了:“你這個窮娥子養的,還向我發驢脾氣。你不能趁天黑去偷點好吃的嗎?”鄧三毛只得拿了個口袋出門走了,他來到莊南頭岔路口上,見對面來了個女人,三毛往牆背面一藏,等女人走近了,他聽見女人肩上的袋子裡有錢相撞的聲響,頓時起了殺心。

他摸了一塊石頭,照著那人的後腦勺子,就是一傢伙。那人連“哼”都沒來得及,被砸昏過去。三毛把錢往懷裡一揣,扛起女人走到楊窪淵子一扔,拐回家來,邊走邊想:明天三十,總不能就啃制錢吧?還得再偷點吃的去,決定去偷鄧寶玉家。因為他知道鄧寶玉上舅家借糧,估計早該回來了。

鄧三毛到了破廟,進門見地鋪上睡著一個人。另一頭有件包袱,他輕輕地把包袱拿走了。

小姐睡到四更天醒來,不見了包袱。她想,包袱被偷事小,鄧郎回來要是懷疑自己被小偷佔便宜,不清白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她一直哭到天大亮,心一橫上吊死了。

寶玉娘倆來到了破廟,見小姐上吊死了,大哭不止,驚動了本莊親鄰,寶玉的娘把經過給大家一說,鄉鄰說:“楊家還不知道,得先去報喪。”寶玉說:“楊家能平白地饒俺?”鄉鄰說:“她夜裡自己來的,又是自己死的,楊家要不講理,咱姓鄧的各家湊錢,和楊家打官司。”寶玉只得上楊窪莊報信去了。

大年三十清早,楊萬年起來老大會兒,不見丫環和女兒,心想:事情麻煩了,準是女兒逃了。正在胡思亂想,家丁從門外跑進來說:“丫環在咱東莊的淵子裡淹死了,被我挑水時看見的。”

楊萬年還沒回過神來,大門外又進來個報喪的鄧寶玉。這時的楊萬年,長臉拉到地上。他嘆口氣說:“你先回去吧,我隨後就到。”老太太聽說閨女死了,對老頭子又哭又鬧,還要把給自己預備的壽棺給女兒用,楊萬年只好點頭答應下來。然後叫家丁套車拉上棺木,又把閨女房中她生前喜歡的東西帶上,去鄧家幫助料理喪事。

民間故事:賢良墓埋不良之人!盜墓不成,反害己!

他們來到破廟裡,兩口子大哭了一場。楊萬年說:“明天是初一,別把她放在家!衝了財神,還是今天入土吧!”鄧家的人沒啥好說的。年輕力壯的人抬了棺,寶玉在一旁哭哭啼啼地跟著,把秀枝埋到了鄧樓南鄧家的二畝半老林地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