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同學被判13年,父母怒斥200萬未擺平:你的三觀影響著孩子

家庭教育中,父母是一棵大樹,孩子是樹上的果實,比起用全部精力呵護果實,大樹自身變強壯更為重要。

如果大樹根基都不穩固,結出的果實也一定不會豐碩。

兒童心理學家杜布森在《養育女兒》一書中說: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信都和她與父母的關係直接相關。

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則是那個決定孩子內心是什麼圖案的人

三觀不正的父母,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者,阻擋著孩子人格的健全,又是摧殘者,催促著孩子誤入歧途。

霸凌同學被判13年,父母怒斥200萬未擺平:你的三觀影響著孩子

對惡的嚴懲

才是對善最好的保護

最近,曾震驚中外的“中國留美學生虐待同學案”再一次贏得大家的關注,大家在抱著對受害者的惋惜之情的同時,可能更多地是對這個施暴者的憤怒,以及其家長態度的震驚。

霸凌同學被判13年,父母怒斥200萬未擺平:你的三觀影響著孩子

據瞭解,事件的起因是因為男女間情感瑣事爭風吃醋,十餘名中國留美學生以扒光衣服、強迫吃沙子、剪掉頭髮、拿菸頭燙乳頭等殘忍手段,將同班同學劉某虐待長達7個小時,手段之殘忍震驚華美。

案件最終在洛杉磯高等法院宣判,主犯翟芸瑤、章鑫磊和楊玉菡三人分別被判13年、6年和10年的監禁。

對於審判結果,施暴者的家長接受採訪時表示:孩子還小,不過是孩子間的打打鬧鬧,怎麼就要判刑坐牢?早知道不送去美帝留學了

霸凌同學被判13年,父母怒斥200萬未擺平:你的三觀影響著孩子

“孩子還小”,不是傷人違法的理由,更不是給他們的暴行開脫的藉口。

你的孩子是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嗎?為何獨獨你的孩子如此暴虐殘忍?

非常贊同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低估了孩子存在這個世界的殘酷性,那麼我們也會低估被欺凌者的絕望。

霸凌同學被判13年,父母怒斥200萬未擺平:你的三觀影響著孩子

另一位家長則憤怒不平地表示,為孩子的官司自己已經花費了超過200萬人民幣,如果在國內,孩子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了。

真是可笑又可悲的家長!

不想發表過多的意見,但是你們的孩子必定無疑是你們“親手”送進監獄的。

霸凌同學被判13年,父母怒斥200萬未擺平:你的三觀影響著孩子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校園霸凌普遍而又嚴重的很大因素就是:沒有懲罰,又或者只能小小懲罰。

同樣是欺凌事件,三觀不同的父母,應對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前陣子,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位父親“懲罰”10歲孩子的視頻在網絡上大火。

因10歲的兒子在校車上欺負同學,父親懲罰孩子連續一週不能坐校車,每天必須跑1英里(約等於1.6千米)去上學,即使颳風下雨也不停歇

擔心兒子安全,父親便每日開車尾隨相伴,並在Facebook上直播打卡。他所堅持的絕非僅是對孩子錯誤的懲罰,而是孩子對自己錯誤的認知和改正錯誤路上父親的陪伴。

讓孩子知道犯錯誤並不是一件多麼丟臉的事,反而改正錯誤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這條路上父母會陪著你。

看完這個視頻,最讓我記憶猶新的父親說的這3句話:

因為孩子愛欺負別人,我對這點是不能容忍的。

自從他跑步上學後,他的行為好多了。老師們對他這周的表現都很滿意。

這是懲罰孩子的一種健康方式。這便是育兒。

一個10歲的孩子,若是缺少了父母的指正和糾正錯誤的環節,或許未來他就是校園凌霸中的一員,也可能會是監獄裡的一個常客。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而父母正確的三觀,就是其成長道路上的導航儀,能把偏航的自己及時拉回正軌。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大人在做孩子繼續犯錯誤的“推手”。

霸凌同學被判13年,父母怒斥200萬未擺平:你的三觀影響著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知乎上有個問題:

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

底下有個答案,我記憶至今。

“20多歲時,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深深的無奈。”

另一個回答者說:

父母從小就斤斤計較,對自己哭窮。

她以為自己家裡揭不開鍋,突然有一天,父母卻告訴她,家裡買了新房。

在這種假裝很窮的環境裡,她過得非常壓抑,還很自卑。

成年後,和男友吃飯,她說,“這杯西瓜汁很好喝”,男友開玩笑的回答,“15塊一杯呢”。她竟然以為男友計較請客的錢,憤怒的摔出錢包。

是的。

父母的三觀,從來都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

每一個孩子成人後的樣子,多多少少都有你的影子。

曾經讀過一篇引發巨大爭議的文章《我沒要求父母年薪百萬,父母憑什麼要求我考第一》,起初看到標題,大概的想法就是“呵,又一個標題黨”。

通讀全文,內容大致是一個10歲的孩子,考試成績第一,奧數、圍棋、滑輪都很棒,英語口語也很棒。但他瞧不起自己的親生父母,指責家裡沒什麼錢,只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產車。同學都拿iPhone7,自己卻只有兒童手錶。

這種質問,當然站不住腳。因為父母的年薪和家庭的收入,是多種因素決定的。

仔細品味文章背後,卻是值得反思的道理:雖然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沒有分數,但好的父母,一定是上進的、內心強大、不斷精進的。

他們身上一定有用力生活的痕跡,不一定要年薪百萬,但是至少衣食無憂;不一定博古通今,但至少會留些時間給書籍;不一定衣著光鮮靚麗,但至少注意形象乾淨整潔。。。

如果你自己都在混日子,你有什麼底氣,要求孩子有抱負?

如果你自己輕易就被生活打垮,你又怎能要求,孩子不放棄?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什麼樣的人。未來,在他真正懂得的時候,他會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不要去做那個渾渾噩噩的人,因為那是你對孩子的誤導;不要去做那個每天無所事事的人,你的放縱,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正如榮格所說,若想教育好你的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因為孩子毫無保留地接受來自父母的一切,包括流露出來的言談舉止,也包括深藏內心的潛意識。

三流的父母,培養不出一流的孩子。

最好的親子關係,不是讓孩子獨自起跑,而是你們共同上進,彼此成就。

你的三觀理性成熟,成年後的孩子才會強大溫柔。

霸凌同學被判13年,父母怒斥200萬未擺平:你的三觀影響著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