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伴随新娘上马起程

歌声伴随新娘上马起程

歌声伴随新娘上马起程
歌声伴随新娘上马起程歌声伴随新娘上马起程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已超出了把音乐作为主题存在的认识和感受范围。在长期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土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艺术,尤其在婚礼的应用中更是凸显了民族特色。

戏谑“纳什金”

四位娶亲人被请到上房炕上就坐,女方家的人很快端来了锟锅、馓子、花卷等食物,摆上龙碗,斟满茶。“纳什金”说些感谢的话,从炕上下来,向女方家的父母及长辈敬三杯酒,然后从行囊中掏出一块红布,铺在柜子上,将所有礼物依次摆在红布上。

姑娘媳妇们用挑剔的目光看过“纳什金”带来的礼物,便跑到窗外,开始嘲弄“纳什金”,她们唱着、笑着、十分快活。之后又跑进房中把哭笑不得的“纳什金”拉到院子里,边舞边唱安昭。在转安昭时如果“纳什金”转得不好,阿姑们将草圈套在“纳什金”的脖子上,用扁担往下压,迫使“纳什金”转好安昭。这些动作并非认真,只是嬉闹而已。

“纳什金”已经跳了一会安昭舞,他们试图溜回那温暖的房子,不幸的是被姑娘媳妇们一次次地拉了回来。她们认为还应该做一件事,便很快行动起来,把娶亲人的马镫、马鞍藏起来。这样,第二天一早娶亲人准备越程的时候会因找不到这些东西而万分着急,他们会央求阿姑们帮自己寻找,并付给她们“劳务费”。她们总是不慌不忙地帮他们寻找,然后将东西还给急坏了的“纳什金”。

跳罢安昭舞,吃过晚饭,“典尖”请娶亲人赴“都列呀嘎宴”(土族语,意为“旁席”)。在“都列呀嘎宴”上,要端馍馍茶、包子茶和棋子面(一种切成菱形的面叶),这时两位能歌善舞的阿姑端着棋子面,唱着《棋子之歌》,将棋子面敬给“纳什金”。“纳什金”则要以歌做答,唱完《棋子之歌》“都列呀嘎宴”就算结束。之后,将娶亲人邀至另外一家去喝酒唱曲,等待姑娘改发的时辰。

梳妆改发

早晨鸡叫头遍便是新娘上马的吉时良辰,新娘的梳妆打扮要在这之前完成。在以前新娘以姑娘发式送至婆家,在婆家举行改发仪式,现在一般在娘家举行改发仪式后送至婆家。新娘的姑姑将新娘的上马裙从闺房中抛出来,“纳什金”接过裙子到庄廓外边从墙上把裙子抛到房项上,待新娘穿戴时拿下来穿上。此时,闺房内正举行改发仪式。

窗外“纳什金”的歌声传到屋里,似乎一声紧似一声,催得人心慌意乱。打扮一新的新娘回想起父母的疼爱、兄弟的呵护、家人的情意、不禁潸然泪下,并以哀婉的曲调唱起《哭嫁歌》,诉说自已离家的痛苦和对家人的留恋。

上马起程

新娘起程前在正房举行上马仪式,仪式分为三个内容:第一个仪式是“罗目托勒”(土族语,意为留住吉祥)。首先让新娘离开闺房到堂屋,堂屋下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铺一条白毡,新娘面朝外其母面朝里坐在白毡上。堂屋面柜上还点着油灯,并按次序摆放着一部经卷、一束柏香、一盏佛灯、一碗牛奶、一双筷子、一撮茯茶、一斗粮食、一束白羊毛等。“典尖”拿起经卷,在姑娘头上绕一下,口颂祝词:“一部佛经的开首表吉祥,手拿佛经了叫你一声,当姑娘返回到娘家的时候,百部佛经的首部你享受;一把嫩绿的柏香表象征,手拿柏香了叫上你一声,当你返回到娘家的时候,浓桑香烟的头道你享受;一盏青油的佛灯表象征,向着明灯了叫上你一声,当你返回到娘家的时候,海水一般的青油你享受;一碗雪白的牛奶表象征,手捧牛奶碗叫上你一声,当你返回到娘家的时候,百头乳牛的奶乳你享受;一把朱红的筷子表象征,手拿着筷子叫上你一声,当你返回到娘家的时候,新楼闺房的头间你享受;一碗清香的茯茶表象征,手拿茯茶叫上你一声,当你返回到娘家的时候,百封茯茶的头封你享受;一撮纯白的羊毛表象征,当你返回到娘家的时候,百群绵羊的头群你享受;一斗五色的粮食表象征,手捧粮食斗叫上你一声,当你返回到娘家的时候,百仓五谷的头仓你享受。”“典尖”口中念到什么就拿什么在新娘头上绕一下,这样将八种东西绕完后,四个年轻人用白毡把新娘从屋内抬出来,然后围着院子中的圆槽左右各转三圈叫做“转拉边”(意为转圈)。这期间,新娘一直在哭。

第二个仪式为起程。即将起程之际,新娘的父亲手持吉祥如意棒(栓了红色布条的木棍),在新娘的头顶绕一圈叫姑娘的名字,当姑娘给了回声,他立即返回带屋,然后又出来叫名字,如此反复三次。此时,“纳什金”在新娘前摆动衣襟唱起了《依姐一上马》,这也意味着新娘马上要离开娘家,开始另一段人生。

上马仪式为第三个仪式,娶亲人用白毡把新娘从屋里抬出来,新郎把新娘扶上马。这期间新娘还是一直在哭。之后送亲马队出发了,“纳什金”留在最后,在女方家门口来到巷道跳安昭唱《兴玛隆》。“纳什金”唱完歌赶紧骑马离开,生怕女方的阿姑们抓住他,他们要抢先一步到达男方家。

新娘一路悲泣,她的兄弟骑在马后面扶着她。马队已经离开很远,阿姑们还在后面跑着追着,她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新娘的依恋和不舍之情。新娘的姐夫负责拖运新娘的嫁妆箱,随新娘出发的还有送嫁亲人,新娘的舅舅、姐姐、姐夫、兄弟、亲戚、族人代表组成“红仁切”(土族语,意为“送亲喜客”)护送新娘到婆家。“红仁切”沿途经过村庄时,凡是和新娘同村的阿姑(一般指已嫁女子)都等候在路旁,手捧“苏木图斯乎”(土族语,意为“迎亲酒”)向“红仁切”们敬酒,唱《途中敬酒》歌。新娘的娘家人回敬一尺红布,表示吉祥。当“红仁切”路途每逢俄博、寺庙时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边走边唱《拉隆罗》。 (土族婚礼系列报道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