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兵者,诡道也。”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地道战》,讲的是华北平原的游击队员利用神秘地道,把日本鬼子打得抱头乱蹿,伤亡惨重。不过现在看来,那些对付侵华日军的地道哪怕再诡谲,比起宁夏的明代藏兵洞,还是小巫见大巫。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水洞沟的藏兵洞,是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作为明长城和红山堡的辅助军事堡垒,这些功能完备、设施诡秘的地下兵城,曾在防御鞑靼、瓦剌人(明时分属蒙古东西部族)的袭扰中,起到稳定西北边境的重要作用。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陷阱密布 步步惊心

前不久,我从腾格里沙漠辗转来到宁夏灵武市水洞沟采风。这里地处黄河东岸,东靠盐池县,南接同心县、吴忠市,西滨黄河与永宁县相望,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接壤。明代时,因与北方游牧民族在地理上的“亲密接触”,水洞沟的军事战略位置显而易见。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放眼望去,谷深峡陡,群峰对峙,虽经风雨持续不断的洗礼,但那些能傲然矗立、壁立高耸、经年不倒的土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土林多呈柱状地形,是因千百年来气候干热经暴雨径流侵蚀、切割地表后形成的。

藏兵洞和水洞沟之间,有一段4公里长的峡谷。峡谷尽头,就是曾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军事城堡红山堡。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灵武红山堡,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这里的连绵山峦一片鲜红,故名“红山”。红山堡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主持修筑,距今500多年。

红山堡与藏兵洞,形成绵延十里长的地下兵城。《明史土司传》载:鞑靼、瓦剌数次拆墙南下,目的主要是掳掠人口、财物,他们得手后迅速退走。自从有了藏兵洞情况就不一样了。鞑靼、瓦剌根本无法从红山堡入攻,因这一带的军事堡垒,像颗钉子死死“钉”住了他们南侵。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那天下午,我穿过大片土林,来到藏兵洞地带。在一号洞口,我看到一位六十来岁的回族大叔在清理马镫。大叔自称姓马,是这里照看考古设备的工作人员。

此时,已是下午五点钟光景,暮色四合,暗沉沉的乌云中,飞来两只鹰隼在我们头上盘旋。远处,高高低低的土林渐渐笼罩在一片混沌中。眼看时间不早了,这位热心的大叔爽快地拿起一把电筒让我跟他进洞去看看。“记住哦,一定要跟在我后面,千万莫乱走。里头危险。”他一再提醒。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弯腰进去,入洞口是青砖台阶,洞门是圆圈的小门,小得仅能走过一个人。马大叔打开洞里的灯。灯光幽暗,让人觉得像是走进一座奇异的迷宫。地洞蜿蜒曲折,上下相通,枝蔓相通,长洞连着短洞,大间接着小间,上层通着下层。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

这藏兵洞一般分上下两层,两层之间有地洞相连。除了坑道,还有居室、伙房、大厅、炮台、陷阱、观察口、储藏室、兵器库等,作战、生活、仓储设施相当完备。洞内散发着湿漉漉的泥土味,一股森寒之气扑面而来,让人想到托尔金笔下神秘的“架空世界”。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在一处兵器库的地上,我看到许多刀枪剑戟、箭头、箭袋、头盔、盾牌、铁蒺、弯刀、藜等“原生态”地摆放着。

走过一个上铺玻璃的陷阱坑儿,借着灯光,我看见下面插满了铁蒺,心头发怵,步子慢慢捱过,生怕不小心踩破玻璃整个人掉下去。一方陷阱内,居然还有四五具白骨,大叔说那就是当年入侵者留下的遗骸。有几处陷阱,表面上看只是铺了些木板或布网,但这些木板布网是可以移动的,来多少敌人就会掉下去多少,胃口大得很。

拉锯死磕 输赢难定

马蹄嗒嗒,车声辚辚,旌旗猎猎。在对中原王朝长达上百年的南下袭扰中,瓦剌人、鞑靼人跟明军死磕无数次,互有输赢。

红山堡和藏兵洞的立体防御设施,从局部看不过是明代阻击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颗“钉子”,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很长时间“钉”控着中原军队抗衡北人、维护西北边境安宁的宏大战局。

这里,不得不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明成祖五次北伐”。吴晗《明史简述》、孟森《明史讲义》等记载:明永乐初年,蒙古贵族势力互相残杀,遂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三部中以鞑靼部最为强盛。三个部落之间打打和和,折腾不休,还时常抱团出兵,滋扰明朝边境。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从1410年(永乐八年)到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先后五次北伐鞑靼、瓦剌,其中有四次都与宁夏有关。 鞑靼、瓦剌人当然不甘心“吃哑巴亏”,在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死后不到五年,他们又厉兵秣马南攻明军。而宁夏灵武一带因其地里位置重要,地势又较平坦,便成了双方抗衡的一个重要战场。西北边境久不太平。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兵谚曰:大战则正,小战则奇。在灵武水洞沟一带,长于野战的游牧兵士也有哭笑不得的时候,面对土林深处神秘莫测的藏兵洞,鞑靼、瓦剌人如旱地里的蛤蟆——干鼓肚儿,反过来又让中原军队占了便宜。

入洞之敌 有去无回

那天下午,一路陪我走完藏兵洞的马大叔说,关于藏兵洞“坑人”的档案史实,素来很少,他还在很小的时候通过祖传家谱,听老辈子讲过一些关于藏兵洞的轶闻。这里,我们也结合宁夏博物馆介绍的史料,试着还原一下战事情景。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年,瓦剌阿罗书部大举入侵宁夏,但在灵武藏兵洞面前,他们“尝鲜”栽了个大跟斗。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一个大雪满弓刀的凌冽清晨,阿罗书亲选40名瓦剌死士,踩着山塬上的积雪,偷偷钻进一处藏兵洞。一进去,就遇到机关和陷阱的伺候,10多名瓦剌兵很快踩上一块接通了机关的踏板儿,马上,悬挂于他们头顶的铁蒺藜就噼噼啪啪砸落下来,这10多人当场毙命。其他人没走几步,又踩上另一处陷阱,全部掉落到坑内的木钉上,这些木钉是固定在可以相向转动的两个轱辘上的,人一掉下去,很快被轱辘上转动的钉子活活绞死了。剩下的瓦剌兵甚至还来不及惨叫,也被洞内大大小小的刀矛戈戟收拾了。

两年后,30多名鞑靼兵趁着月夜摸进藏兵洞。黑暗中,洞内的一处“生死门”悄悄打开了。生死门的设置是这样的:一个可以转动的木门,后面连接着两个隐藏的洞口,木门向左一转,人就进了右边洞口,木门向右一转,人就进了左边洞口。这一左一右,就可以在一瞬间决定人的生死。因为只有一边进去后是“生门”,另一边则是“死路”。就连洞内明军自己若傻傻分不清走错了道儿,也凶多吉少。结果,这30余名鞑靼兵全部丧命于生死门内,惨叫声很快消融在黑洞里。

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贵在行走|宁夏藏兵洞:吊诡的明代地下堡垒

洞外的鞑靼人披着雪花,久等未见动静,他们扯起喉咙喊了半天,山塬寂寥,回应他们的,是洞内明军兵士喊出的嘲讽和山顶飘出的炊烟——那是明军在“吃”掉敌人后在生火做饭。冰天雪地,一片死寂,鞑靼人攻城略地的雄心愈加凄寒。

当年,鞑靼、瓦剌人多次尝试用水攻袭藏兵洞,但没用。藏兵洞选址十分讲究,大多高出沟底10-15米,根本不怕水淹。更绝的是,即使暴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

设防和进攻,闪耀着兵家的狡黠;饮食和起居,凸显出过好日子的世俗智慧。那天,我在藏兵洞看到,洞内有几口水井,有的至今仍未干涸。当年兵士在里面埋锅造饭,不用担心烟熏火燎,炊烟可以通过专用通道自如地排出洞外。一个个隐蔽的通气孔,可以保持洞内的空气新鲜。洞顶还悬挂着一些就地取材的空心草,这些空心草可以消除回音,让洞内保持宁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