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思想能流传数千年,为何二人在春秋战国时混得那么差?

作为中国人,说到孔子、孟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孔孟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从秦汉时期开始流传,至今已经了有两千多年了,但依旧受人尊崇。

判断一个东西好不好,就看它能不能经久不衰,时间是检验好坏的重要标准,孔孟学说能流传两千年,这足以说明这种思想被世人认可,也说明它是一个好东西。

孔孟思想能流传数千年,为何二人在春秋战国时混得那么差?

但有一点令人非常奇怪,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有许多学派冒出来,比如法家、墨家、兵家等,而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混得却并不好。

翻开孔子一生的经历就能看到,他也曾想去进入仕途,他去了鲁国,但似乎并未在仕途上做出什么成绩,史料也没记载鲁昭公给孔子安排了什么职位。

后来鲁国内乱,孔子跟着也就离开鲁国了,这时孔子已过而立之年,在当时也有不少名气,于是他周游列国,想把自己的儒家思想传播开来,然而现实是无情,孔子推行自己的学说以失败告终。

孔孟思想能流传数千年,为何二人在春秋战国时混得那么差?

孔子周游列国,最终没找到哪个国君重用自己,最后只好回到鲁国自己的家乡,开展办学工作,于是孔子教出了三千学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他也跟孔子一样,学成后打算一战才华,然而奇怪的是,孟子跟孔子的结局差不多,似乎也没有国君愿意重用他,史料中记载的较多的就是孟子跟梁惠王之间的故事了。

梁惠王是魏国国君,他曾问过孟子,如何才能强大起来,征服其他国家,而孟子给予的回答都是泛泛之论,结果没受到梁惠王的重视,后来梁惠王去世了,孟子也就离开了魏国。

孔孟思想能流传数千年,为何二人在春秋战国时混得那么差?

纵观孟子一生,他跟孔子一样,同样没获得哪个国君重用,为什么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让二人在当时混得那么差呢?其实主要在于春秋战国时代,并不适合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儒家思想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采用教化、仁爱来治国,主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但在战国时期,到处用兵打仗,很明显这套理论是不行的,还不如法家来得比较直接。

孔孟思想能流传数千年,为何二人在春秋战国时混得那么差?

战国时期的商鞅,就得到了秦国的重用,并未秦国实施变法,果然很快就让秦国强大起来,那是不是说法家比儒家好呢?其实也不是,法家的确能快速让国家强大起来,但却不能长久。

儒家的仁爱、谦卑思想,才是真正利用统治,才能让国家慢慢富强,但这个过程比较长久,这就好比炒股时,法家是短线投资,能快速获利,但不稳定,而儒家是做长线,最终也能获利的。

孔孟思想能流传数千年,为何二人在春秋战国时混得那么差?

不过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各国交兵为了抢夺地盘、资源,很显然这个时候,采用儒家那一套是不行的,如果国家统一了,再用儒家思想治国,那就是能实现长治久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