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新年伊始,四大部委及时亮剑,制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在特色小镇推进过程中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市场化不足以及有些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等问题再次纠偏,特色小镇进入规范时间。

日前,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浙江省也发布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明确特色小镇必须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产业“特而强”等。这是国内首个特色小镇评定地方标准,也可以称得上特色小镇申报的指引和依据。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成功申报第三批特色小镇?我们结合《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环境保护是评审成功的基础条件

纵观《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整治环境、生态保护”这组词在总计906个评审意见标签中一共被提及146次,提及次数位列第一。

整治环境建议:由于小镇地处市郊或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在我国农村环境存在普遍“脏乱差”的大背景下,部分小镇因居民建筑、工业、小镇开发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散落与污染等,使得环境问题雪上加霜,较为典型的评语有“整治镇区、村庄环境,提升整体风貌”、“加强镇域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

生态保护建议则目光更为长远,开发小镇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做好生态平衡,对可能牺牲环境而谋取经济效益的行为专家组均亮起了红灯,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审慎引入工业项目”,“严禁挖山填湖、破坏水系”等。

环境问题作为小镇的通病,整治环境概念在全国小镇都有提及,其中以部分内蒙,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最为明显。

其主要原因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重工业产业集群较为集中,因此环境、生态问题较为严峻。而华南部分地区过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区位中特色小镇环境治理的问题尤为严重。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产业完备是成功入选的核心要素

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开发的核心,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与培育,是特色小镇开发成功推进的关键和最大的难题。“聚焦特色产业、产业链延伸”这组词共计提及120次,提及次数位列第二。

许多小镇在选择发展特色的道路上摇摆不定或以多为优,缺乏对产业的做深做精的聚焦意识,把“互联网电商”、“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等概念简单拼凑叠加,使得小镇产业发展规划出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情况。较为典型的评语包括“聚焦特色产业门类,避免过大过全”等。在聚集特色产业的前提下,再进行在产业链上延伸,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作用方符合经济学原理。

“产镇融合”共被提及54次,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产业,产镇融合是小镇开发的前提条件,生搬硬套、盲目跟风进行特色小镇开发并不可取。为了避免特色小镇统一模式化,在第二次特色小镇评选中专家评审意见共计54次提及“产镇融合”概念,明确指出“落实‘产镇融合’的发展策略,培育专业的小城镇运营主体”的评审意见,为突出地方特色及小镇多元化提出了先决条件。

特色小镇是否有后劲儿,特色产业是应有之义,无疑也是全国特色小镇认定、评定的命门。以第二批入选特色小镇——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为例。

在入选之前,上述小镇在羽绒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已经有所发展和建树。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是全国重点镇和“中国羽绒之乡”。年加工羽绒产量占全国的28%,占全世界的18%,成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齐名的全国三大羽绒基地之一。目前,该镇规模以上企业达31家,2016年工业总产值58.5亿元。未来该镇目标打造羽绒产业休闲旅游为主的“温暖”小镇。相比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动辄上千亿元的工业规模,桥圩镇的这两大产业也许不是很突出,但对带动当地工业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甚至还提出了把桥圩镇建设成为贵港市副中心的远景设想。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力军,发展新材料特色小镇不仅战略意义重大,而且为特色小镇找到优质特色产业抢占了先机。此次入选的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便是一个新材料小镇。截至目前,官桥镇新材料生产企业已达14家。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历史积淀是评定的必要条件

  通观第二批入选特色小镇名单可以看出,许多入选小镇都有一定的特色产业和产业链的历史基础。比如,河北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皮革产业、河北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石雕雕刻产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的老字号鸿茅药酒产业、烟台市招远市玲珑镇的黄金产业等。

特色风貌在评审中普遍关注相对缺乏新兴产业发展基础的中西部省份,特别是拥有着悠久历史、优质农产业等特色产业资源的小镇也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湖北潜江市熊口镇小龙虾产业、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红干椒产业、辽宁本溪市桓仁县二棚甸子镇野山参产业、广西南宁市横县校椅镇茉莉花产业、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咖啡产业、新疆巴州焉耆县七个星镇葡萄产业等。江苏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和陕西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都提出了发展红豆杉产业,后者还被专家在评审意见中建议考虑打造“红豆杉小镇”的品牌。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文旅IP被视为重要条件

  一些专家强调指出:对照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提炼本地小镇独有的人文、文旅IP,在发展特色小镇竞争的过程中的有着极强重要性。这一点在第二批入选小镇名单中也得到极大体现和印证,有着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红色文化的小镇均轻松入选。

在红色文化方面,有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沂蒙革命老区)、贵州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长征猴场会议会址)、甘肃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在民族特色方面,吉林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湖北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土家族文化)、青海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土族文化)。

在旅游品牌资源方面,有辽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红海滩“稻蟹小镇”)、吉林延边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山旅游)、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镇(三省通衢,历史悠久)、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唐代西域北庭都护府历史遗迹所在地)、山西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等。

在历史文化方面,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山东聊城市东阿县陈集镇(东阿阿胶)、河南汝州市蟒川镇(汝瓷)、河南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唐三彩)等。

在入选名单中,历史名人小镇也有不少。如: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镇(朱熹故里)、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孔子诞生地)、长垣县恼里镇(孔子文化,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此讲习礼仪)、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王昭君家乡)、汉中市勉县武侯镇、广西河池市宜州市刘三姐镇等。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千企千镇”工程办公室主任陈炎兵指出,名人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别,在国外已蔚然成风。如国外的林肯小镇、莎士比亚小镇。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名人辈出。同时,借助近现代老一辈革命家家乡的红色资源也可以打造成为红色小镇。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特色风貌在评审中普遍关注

  在超过800条专家组评审意见中,“延续当地特色风貌,保持和彰显小镇特色”被反复提及。

以北京市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的怀柔区雁栖镇、大兴区魏善庄镇、顺义区龙湾屯镇、延庆区康庄镇为例,针对这4个特色小镇今后的发展,在“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中,均强调“要加强镇区的特色风貌塑造;要提升规划编制质量”。

在对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评审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小镇已有的名人效应,拓展文旅产业资源和产品,营造留得住人的旅游氛围”。但同时,对于“规划建设的希腊风情酒店与当地传统风貌差异大,应及时做出调整,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创新机制体制成为关注亮点

  创新机制体制共被提及17次。以小镇发展为要务,用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小镇发展,增多小镇内部对产业的支持。

特色小镇建设是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政府治理方式科学化、规范化,达到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忽略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规划建设、政府治理等方面鲜见创新成果,许多地方政府违背了国家培育特色小镇的初衷,仍然沿袭过去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特色小镇的培育只有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够避免偏离国家培育特色小镇的初衷,使特色小镇真正成带动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新领域。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房地产概念的一票否决制

  避免房地产化共被提及28次。脱虚入实,发展实体产业是整体特色小镇战略的根本。

在第二次国家级特色小镇的评选中,曾多次发文指出警惕小镇地产化的问题,并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要求:重视培育产业而非地产,“严格控制房地产项目比例、防止过度房地产化、避免破坏小镇原有风貌”。

对于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过度房地产化、求大、求洋等不合理现象,之前,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先后对此类现象发出警示。在与今年名单一并公布的《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中,对有此类苗头的入选小镇也给予了相应意见警示。

在对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江苏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湖南长沙市宁乡县灰汤镇、河南濮阳市华龙区岳村镇等入选小镇的评审意见中,便提出了要“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比例,避免过度房地产化”;“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树”;“加强房地产管控,避免因靠近都市带来的快速房地产化倾向”。

在房地产项目在被高压受限的情况下,小镇运营商如何平衡好运营现金流,使得企业不会因为某一个小镇占用过量资源使得后期其他小镇开发失去支持;如何在项目规划中如何确保合适的度,使得规划能够接受均为待解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获取大城市市郊小镇中的城市更新项目,一为小镇居民造福,二为运营商现金流平衡,城市更新或为较易被接受的方案。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十大评估标准

  根据CAS(Complexity AdaptiveSystems)理论,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推演出了特色小镇的十大评估标准,以资参考:

  第一,自组织。好的特色小镇,是由下而上生成的空间和产业组织。差的特色小镇往往是人为规划的,政府指定的,政府花大力气财政补贴,赶工期建设而成的。

  其次,共生性。好的小镇是具有共生性的。它能补主城的缺陷,发挥“环境修补、产业修缮、生态修复”的功能。差的特色小镇,就是跟周边同质的。

  第三,多样化。这指的是小镇特色的种类要多。如建筑本地特色、产业唯一性特色、投资和管理特色等,小镇特色越多,就越能形成多样化的空间,多样化的产业模式,从而产生非常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创业生态链。而差的特色小镇是单一性的,产业模式又与城市趋同,资源是相互冲突,类同的。

  第四,强联结。特色小镇等于是一个好的城镇或产业网络节点,要和外界强联结,多种强联结,会使它产生某种“反磁力”。某个小镇某一个方面,如果有强大的反磁力效应,这种效应是好的特色小镇吸引外部资源加盟的必要途径,否则就会因资源流失生存都很困难。而差的特色小镇,只有“弱磁力效应”,甚至没有“磁力”,这是因为缺乏与主城的强联结,或者是很糟糕的单一功能。比如,大城市附近的“睡城”,虽然当地政府和农民从土地拍卖上赚了不少钱,但在产业方面与主城没有任何“反磁力”,那就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产业集群。哈佛大学彼特教授在其名著《国家的竞争力》中写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常常决定于那些地理上不起眼的‘马赛克’,而不决定于那些宏观的指标。”这些“马赛克”就是企业集群,一种产业的企业在一个地方聚在一起,他们之间的高度分工与合作,产生超高的经济效率,和巨大的创新活力。这种集群在地理上是不起眼的,但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最主要元素。

  第六,开放性。好的小镇的产业是高度开放的,能够主动切入到全球的生产链中去,并且不断地向上游移动。因为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是变动的,如果说某小镇有一类产品,进入到这个产业链,不断地上升,特色小镇作为行业单打冠军就会成功。

  比如,柳市镇原是温州的“边角料”,是一个政府产业投资等于零的穷镇,经过30 年的个体私企培养,现已成为低压电器的超级基地,全国低压电器的80% 产于这个基地,占全国此类产品出口的70% 以上,法国、德国的大企业,都来这里合作办厂。

  第七,超规模效应。好的小镇,完全超越了城镇规模效应。英国有个名叫海伊的小镇,原来只是一个冷清的旧城堡,后因距牛津、剑桥等名校不远,便将全国旧书商家吸引到镇里来,全英国的旧书都到这里来买,把仓库、旧屋都空出来装上书,形成了旧书小镇,周边大学师生和全国游客,都到这儿来买书。

  第八,微循环。是指采用微循环的模式,任何“三废”都就地循环回用。这种节能减排的模式,对水污染的治理、对节能减排有很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微循环整套技术,本身也是“特色”,会造就此类小镇的经济活力。

  第九,自适应。好的小镇:有投资者、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自主性,能独立面对风险,独立应对市场变化、独立解决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而差的小镇就不具备产业发展的自适应性,从而引发资源产业枯竭,如同美国底特律式的衰落。

  最后,协同涌现。好的小镇会与周边其他小镇协同涌现活力,比如杭州阿里巴巴总部附近涌现出的若干小镇,这些小镇之间又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小镇群,这个“群”就是高水平的“协同”效应平台。

如何才能成功申报上2018特色小镇?

墨泉生态建设

让世界因我们更美丽!

生态修复 | 农旅开发 | 小镇规划设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