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邪不壓正》是一部只屬於姜文的電影。也只有姜文敢在電影裡如此任性、癲狂、惡趣味,絲毫不顧及觀眾的感受,也只有姜文能把《邪不壓正》這種“抗日神劇”拍出幾分浪漫和戲謔。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成也姜文,敗也姜文。

《邪不壓正》是爛片嗎?絕對不是,電影隱喻不斷、妙語連珠。動作戲乾淨利落,慘烈的復仇劇情也可以拍的很搞笑,姜文式“荷爾蒙”在電影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邪不壓正》是佳片嗎?也算不上,簡單的復仇故事被一種叫“姜文風格”的東西揉碎拆散。角色大多癲狂,臺詞密集,卻不好好說話;反派日本人一定陰險狡詐,抗日奇俠彭于晏身躲子彈,以一打十,許晴負責賣騷,姜文負責胡鬧;不顧劇情走勢,只顧自我惡趣味,讓電影完全淪為彭于晏的耍帥秀。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彭于晏的粉絲應該會喜歡這部電影

隨性子的姜文和他的《邪不壓正》,不迎合任何人。過去的姜文首先要自嗨,然後帶著觀眾們一起嗨。那為什麼這次觀眾不嗨了呢?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圍繞著劇情的敘事主線,一點都不精彩。在電影的前半段尤為明顯,電影節奏太快,對於主線故事太過敷衍。一個充滿深仇大恨的主角,卻沒有和觀眾產生共鳴,對於電影來說是致命的。觀眾難以代入故事,覺得故事缺少張力,敘事效率低節奏亂,觀眾雲裡霧裡。

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本來承擔著替師傅報仇的故事大框架和終極任務,是影片當仁不讓的主角。但“姜文式”的反轉讓電影很快變成了配角們的爾虞我詐,猛然發現姜文所飾演的藍青峰好像才是真正的男一號,一路插科打諢,掌控全局,比主線還好看。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明明故事很簡單,姜文卻把它複雜化了。太多個人的風格嚴重影響了劇情,導致這部電影逐漸失控。各種啞謎各種隱喻藏著掖著,各種惡趣味各種諷刺只說不露,復仇淪為“找爸爸”,影片高潮“屁股蓋章”。

這次的姜文,真玩大了。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商業不商業,藝術不藝術才是《邪不壓正》最尷尬的地方。《邪不壓正》是院線電影,其框架也是純商業類型片,這是商業片,商業片是要賺錢的。

既然要賺錢就必須要照顧到所有的觀眾。電影藝術固然重要,但也要讓觀眾能看得懂,太個人風格而忽視觀眾需求的電影是很難取得很高票房的。

以姜文的才華完全可以去拍像《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樣的文藝片,表達自己對於電影藝術的理解和看法。但如果選擇商業,就必須要適當的妥協,不能太任性。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我不是藥神》就做得特別好,在讓所有觀眾喜歡並且接受的同時,表達著自己的訴求。其爆炸的票房是電影市場對於藥神的鼓勵。

它牢牢的抓住徐崢所飾演的小人物,拍他如何一步步蛻變成大英雄,你會覺得敘事的節奏非常流暢、完整。藥神把觀影門檻降低,讓電影更接地氣的同時也沒有失去對於電影藝術的追求,隱喻符號在片中隨處可見,但這些不會阻礙你觀影,你依然可以享受電影的樂趣。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不要小看商業片,往往商業片才是最難拍的電影。如何做到藝術和商業兩者兼顧是所有電影人共同的難題,姜文的《讓子彈飛》成功了一次,我們就有理由相信他會成功第二次。《邪不壓正》保持了姜文電影的特色,可能它不會被所有人接受,但它絕對不爛。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但說的都還差了那麼一點,第一種創作者還需要一點靈氣,不然創作出的作品只會是別人的復刻品。而第二種創作者還需要一點內斂,把才氣藏鋒劍銳,需要時再鋒芒畢露,才能成就不凡。

《邪不壓正》:寫出來的還能叫心裡話嗎?

話雖是這樣說,但我希望:

姜文永遠鋒芒畢露,永遠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