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味治疗学

气味医学,是现代医学近年所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认为欢愉的气味对人体有益,厌恶的气味对入体有害,气味的厚薄对人体影响的程度电不同。

中医气味治疗学

在中医学中,既往虽设有“气味医学”之名称,但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实早已有其丰富的“气味医学”理论,如《素向·生气通天论》的“阴之所在,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 味归形,形归气”等,兹就此探讨如下。

气味生理学

人以饮食为本,在生理情况下,饮食入胃后,其五味各归其所喜入的脏腑,以养其脏。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合五脏之气也。”《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灵枢·五味》亦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气味养生学

饮食五味虽能各养其脏,但也不能太过,太过则损其脏腑。《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 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五味太过在损害相应内脏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其它内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以上说明,只有重视养生之道,并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才会长寿。据此,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又提出:“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气味病理学

在生理上,五味各归所喜之脏,以养其脏。在病理上,五味太过,则伤其脏腑之外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酸伤筋⋯⋯苦伤气⋯⋯甘伤肉⋯⋯辛伤皮毛⋯ ⋯ 咸伤血”。且过食五味能使相应的脏气增强,损及所克制之脏的外合与外荣 。《素问一五脏生成篇》就此论述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犒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