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前,中日軍力國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失敗絕非偶然!

甲午中日戰爭前,中日軍力國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失敗絕非偶然!

甲午中日戰爭是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是日本以朝鮮問題為藉口向清政府宣戰.清政府戰敗,賠償黃金白銀兩億兩,相當於日本兩年的財政收入.戰爭的結果使中日兩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日本進入了近代列強行列,但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不斷膨脹,一步步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而清政府不僅割地賠償,而且現代化進程被迫中止.當時清政府號稱一週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頃刻間灰飛煙滅.這是中國人百年來內心最大的傷痛,創傷,更是百年恥辱.

甲午中日戰爭前,中日軍力國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失敗絕非偶然!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除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還由於清政府準備不足,缺乏戰略眼光,同時中日海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

甲午中日戰爭前,中日軍力國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失敗絕非偶然!

軍力方面:日本強於中國

中日戰爭前,日本陸軍有7個師團,總數7萬人.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動用了包括預備役,日本陸軍各師團,總兵力在24萬人,派到中國和朝鮮作戰的兵力高達17萬多.

清政府軍隊名目複雜,人數難以確定,但總數在100萬左右.舊八旗,綠營不堪一擊,擁有作戰能力的只有35萬人.就數量而言,清政府軍隊佔據優勢,但是軍隊的戰鬥力不只有數量決定,特別是近代戰爭以來軍隊的戰鬥力.裝備,編制,訓練,官兵素質,教育程度,士氣,戰略戰術等方面影響巨大.

裝備方面,日軍裝備高於清政府.另一方面,中國在30年的洋務新政中武器裝備也有很大改進。中國陸軍武器裝備的最大弱點是武器的種類、規格過於混雜,給後勤供應和實戰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綜合方面,清朝軍隊較日本相差甚遠.甲午戰爭時,日本軍事制度、組織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國軍隊卻沿用原湘軍的營制,兵種單一,這種編制適合於雙方都沒有多少新武器的湘軍對太平軍的作戰,但用在對外戰爭上,指揮不靈、配合不好的弱點就充分暴露出來,與日軍的師團制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中日教育水平相差懸殊.日本陸軍高級軍官有一半或進過本國軍事學校、或到西歐學過軍事、或到歐洲考察過軍事。而中國陸軍高級將領沒有一個進過新軍事學校,他們大多是行伍出身的舊式武夫。

甲午中日戰爭前,中日軍力國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失敗絕非偶然!

海軍方面,日本海軍有軍艦32艘,魚雷艇37艘,總噸位59000餘噸;北洋海軍有軍艦22艘,魚雷艇12艘,總噸位41200噸;另外北洋戰艦的功率、航速、艦齡、火炮等均劣於日本,只有定遠、鎮遠兩鐵甲艦可對日軍造成較大威脅。

總之,軍力是中弱日強,中國之弱主要不是在武器上,而是在組織制度、官兵素質、士氣和對近代戰爭規律缺乏瞭解上。

甲午中日戰爭前,中日軍力國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失敗絕非偶然!

國力方面:中強日弱

戰爭是實力的競賽,是軍力的競賽,又是國力的競賽,因為軍力與國力密切相關。國力包括經濟力,也包括人口、國土面積和資源等。

人口:中國4億人口,日本4千萬,中國為日本的10倍.

國土面積:日本37萬平方公里,中國100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是日本30倍.

輪船航運:1893年,日本有商輪680只,噸位共110205噸。1894年,中國輪船招商局輪船26只,共22900噸,因為清政府的限制政策,民營輪船隻有零星幾隻。

軍事工業:甲午戰前,日本有4大骨幹軍工企業,即東京炮兵工廠、大阪炮兵工廠、橫須賀海軍工廠、築地海軍造兵廠。中國除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金陵機器局四大骨幹企業外,企業規模方面,日本軍工企業1893年合計僱用職工10132人;中國據零星資料,1891年滬局3592人,1874年閩局2600人,八十年代金陵機器局700餘人、天津機器局2500餘人,合計21個軍工企業,僱用人數當大大多於日本。

總之中國軍事工業的規模、生產能力應大於日本。不過中國的軍事工業仍如軍隊一樣,缺乏統籌規劃,生產的武器規格也不統一。

甲午中日戰爭前,中日軍力國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失敗絕非偶然!

甲午戰爭,徹底摧毀了清政府的洋務運動,讓日本走向了軍事強國的道路,我們應該吸取經驗,總結教訓,努力發展本國的軍事實力,綜合國力,提高國民素質教育,認清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