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邪不壓正》終於來了。

如果今天你去看了這部電影,散場時分,估計你大概率會在人群中聽到有人嘀咕:“看不懂”、“講的是什麼?”

沒錯,姜文的新片又是一場解謎遊戲,宛如一部夾在《讓子彈飛》與《一步之遙》之間的作品。

更確切地說,它是個時而落英繽紛時而碎不著調的夢境或童話,擁有著大量的歷史指涉和對它們的解構、重塑,談不上覆雜的復仇主線串聯起了大量各有所指的謎面,需要觀眾去自行開腦洞來解開。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影片將時間線卡在七七事變爆發的幾個月前,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抱著組織的任務與自身的弒師之仇,從美國回到北平。從當年的大火種僥倖逃生的他經歷了嚴苛的訓練,懷揣一身武藝。

電影的敘事重心,實則是由姜文飾演的男三號藍青峰為軸展開的,他是當年辛亥革命的參與者,也是北平排的上名號的富翁,與警察局長、李天然的仇人朱潛龍交情不淺。

暗中安排各色人馬的他,實際上是想營救張自忠將軍,但隨著事態發展自己也迷失在了漩渦之中。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說到底,《邪不壓正》想講的,是那個回不去的北平。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的北平,俠情義膽、刀光劍影的江湖恩怨與複雜難清的政治鬥爭局勢互相糾纏,一切愛恨情仇被捲入在歷史的浪潮裡,包裹著那個北洋時期特殊的時代風貌與人文風情。

而這些對北平的無限遐想,大多也都取材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專程去找了這本書讀。《邪不壓正》和《俠隱》關係,可謂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俠隱》裡,曾經在北平度過童年時期的張北海,對那個逝去的老北平,心生的是無限的懷戀與悵惘。

這部小說以1936-1937年的北平為故事板,主線雖不過是武俠小說中慣常出現的,幾路人馬在京圍繞著復仇與風雨欲來的戰爭所佈的一樁樁局中局,內在卻企圖道盡當時尋常百姓生活的痕跡。

在寫實的抒情筆調裡穿街入巷,回望那個存在於想象之中的夢中北平,是這部作品背後的重點。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邪不壓正》雖然主題一脈相承,表現得則又不盡相同。

可想而知,姜文把它改的大刀闊斧,更“直接粗暴”、更“不顧常理”、更“詭譎奇幻”。這些詞放在這加引號,是因為它們並非貶義之意,我更多是想談談電影與小說兩者在直觀上顯而易見的不同。

對姜文而言,要將這本小說影像化,將已經成為過往的北平再次煥發活力,就必須用一種更天真浪漫的思路去進行重新構成,在情節處理上需要有更多的奇想與天馬行空。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舊的傳統和由於戰爭而帶來的當代變化:旗袍與洋裝、市井與江湖、平凡與傳奇,所有都融為一爐,從而激起濃烈的對比感和吸引力。

姜文不止步於講述一個完整的復仇故事,他真正需要的,是把這個簡潔、踏實的故事在快意恩仇的同時,處理得繁複而縹緲。

從市場化的角度而言,《邪不壓正》的確是一部在類型上完成度很高的電影,槍戰、肉搏、追殺、陰謀、情色,這些動作類型片該有的元素它一樣都沒落下。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但與此同時,它實際上是一部打著類型片幌子的反類型片,在氣質上又是相當“姜文”的——荒誕、寫意,大量不存在於現實情境下的黑色幽默和雞飛狗跳鬧劇式的呈現,洋溢在電影的角落裡。

影片中最天真爛漫的一幕,就是李天然騎著自行車穿梭在一座座牆頭屋簷之上,去找由周韻飾演的裁縫關巧紅。

從這個角度看去,北平彷彿是座能被連成一片的城市,一切都宛如日常的情景,唯獨飛簷走壁能夠賦予它以浪漫的動作。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不僅如此,人物的行為邏輯與性格特徵也都帶著一種膠著的、符號化的“不現實”感,遊離於現實和超現實之中。

姜文電影中的人物向來如此,宛如喝醉了酒般地去處世。他們活在新舊交替的時代之下,充斥著對未來的想象與對現實的狂躁、不安,從而在節點上會做出極端的舉動。

唐鳳儀的光腚蓋章與李天然的光腚飛跑屋簷,都在情色惡趣味的氛圍中為影片帶來了一絲奇妙的純情氣息。

而就算是罪大惡極的反派人物,也都有著令觀眾摸不著頭腦的一面,無論是朱潛龍還是根本一郎,在臨死前甚至還在說著看似玩笑話的言語。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實際上,這些主要人物在現實中,不少都有原型。比如裁縫關巧紅,代指的是暗殺孫傳芳奇女子施劍翹,她為復仇等待了十年;藍青峰的原型人物則是張艾嘉的祖父張子奇,一個更為複雜的歷史人物(1933年起任馮玉祥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交際處處長)。

從這些原型的生平事蹟出發,再綜合姜文的電影風格和上述的主題探討,《邪不壓正》的謎底也便迎刃而解,就是標題的這四個大字,外帶那句C'est la vie——生活便是如此。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當然,就個人的觀感上,《邪不壓正》在姜文的電影序列中絕對算不上是一部絕佳之作。它是“姜文式”的,卻也失之於此。

原著中復仇計劃的推進展開,是推動故事發展的合理性事件,在影片中卻因太多密集的瑣事充斥其間而被刻意沖淡、隨波逐流,中段部分更是如那口大鐘一般被懸置起來;同時,人物的行為動機也常常不合邏輯、情理,導致他們無法真正立起來,只能被人以一個關於北平的“夢境”、“童話”的角度去進行理解。

這些反類型傳統的設計有利有弊,在表達上的確不能被歸為平庸,但卻也阻斷了電影高潮時刻的酣暢淋漓感。

《邪不壓正》,姜文想表達的你看懂了嗎?

一句話總結,《邪不壓正》沒有《讓子彈飛》的火爆直猛,也沒有《一步之遙》的恣意張揚。

它處在兩極之間,卻是北洋三部曲中最接近於那個時代“山雨欲來風滿樓”氣質的作品。以它落幕,無論對姜文還是對觀眾,都算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

文 | 徐若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