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普通人常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现象,甚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从中医角度来看,夏季之所以容易罹患胃肠疾病,就是古人所观察到的“暑多夹湿”这个特征,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江南所称的“疰夏”。盛夏时节不仅气温较高,而且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故暑邪易夹湿邪侵略人体,致病多为暑湿搀杂证,表示为发烧、烦渴、四肢困乏、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苔黄腻等。
中医认为慢性乙肝系疫毒之邪入侵,疫毒多为湿热之性,因此肝病患者多为湿热体质。当疫毒内侵,化湿生热,壅阻中焦,清热除湿既可清除病邪,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又可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湿热体质的人外在表现:
1.型体特征:型体偏胖或消瘦;
2.常有表现: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倦困、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病时上述征象加重;
3.舌象检测:舌质偏红苔黄腻;
4.脉象检测:脉象多见滑数;
5.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6.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
7.易患疾病:易患黄疸、火热症、痈疮等病。
夏季要避免暑、湿二邪。
中医将外感邪气归纳为“六淫”——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而夏季为“暑”、“湿”二邪所主导。暑邪致病有显明的节令性,特点有三,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多夹湿。这三个特征基本囊括了夏季好发病的特点,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中暑、胃肠道疾病等等。
“暑多夹湿”说的是暑邪喜欢夹杂着“外湿”侵犯人体,而湿邪又比较喜欢困脾,导致脾胃虚弱,而脾胃虚弱又容易生湿邪,即“内湿”,新产生的湿邪又进一步困脾,导致脾气更虚……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
食疗法: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药、莲子、芡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时坚持喝治疗祛湿饮品。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红豆薏米:薏米100克,红豆100克,水适量。将红豆和薏米分别淘洗干净后泡一个小时,放入煮锅中,添加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关火,不要开盖,放置一个小时。然后再开大火烧开后关火,再放置放置一个小时。之后第三次大火烧开,晾凉过滤后即可饮用。剩下的红豆和薏米也可以直接食用。成品颜色清淡,味道也很清爽,家里经常备上一大杯。祛湿解暑,绿色健康。
赤小豆薏仁茶:薏米仁、赤小豆、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芡实。成品,袋泡茶,冲泡即饮,非常方便。薏米仁、赤小豆皆为祛湿佳品,加上马齿苋、淡竹叶等清热排毒之中药材,祛湿效果更佳。
药疗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夏季应当设法避免“暑”、“湿”二邪的侵扰,以及适当健脾等等。除了饮食也可以遵从医嘱选用一些护肝药物进行调理,如:河北中医肝病医院院内中成药制剂“健脾养胃胶囊”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所引起的腹胀、腹泻、乏力、纳差。
外洗法:用生姜100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
閱讀更多 中醫之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