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开创者,被誉为“元代写生第一人”张中作品赏析

写意花鸟开创者,被誉为“元代写生第一人”张中作品赏析

元 张中 太平春色轴 99.1x41.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中(生卒年不详),元末画家。一名守中,字子政、子正。松江(今属上海)人。张碹曾孙。擅长绘画,自钤印“游于艺”,主要活动于惠宗至元、至正年间。墨笔花鸟,点厾晕染,笔法粗简,墨气浑润,近于写意画法,和王渊的笔墨比较接近,与王渊并称元代水墨花鸟画代表画家。与南宋院体工丽细密的画风有所不同,崇尚清润淡雅。有时作设色画亦清隽可喜。也能画水墨山水,曾得黄公望指点,讲究自然天趣。他注重写生,因精通水墨写生被时人誉为“写生第一”。

写意花鸟开创者,被誉为“元代写生第一人”张中作品赏析

元 张中《枯荷鸂鶒图》 纸本浅设色 96.4x4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中作品笔法灵动,墨色淡雅,风格神清骨俊。如果说王渊主要是完成了院体花鸟向水墨花鸟的转变,张中则完成了水墨花鸟向写意花鸟的转变。明代沈周、周之冕、陈淳均受其水墨花鸟画法的影响。 存世作品有《芙蓉鸳鸯图》、《枯荷鸳鸯图》、《桃花幽鸟图》等。

写意花鸟开创者,被誉为“元代写生第一人”张中作品赏析

元 张中 芙蓉鸳鸯图 纸本 墨笔 46.6x5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至正十三年(1353)作《芙蓉鸳鸯图》轴,纸 本,水墨,纵147厘米,横56.8厘米,描绘一对鸳鸯在溪流中戏水,活泼多姿栩栩如生;水上藻荇徜徉,水波线条流畅富有动感;溪岸芙蓉花两株,或含苞待 放或盛开;坡石间野菊、蒲草随风飘拂,气韵野逸。用笔兼工带写,与王渊相似。左上款署“至正十三年五月,张子政为德章作”。此图经明代沈贞吉、薛益,清代 内府,后被吴湖帆先生能以重金而购置,并被喻为“梅景书屋元画甲观”,张中这位松江画家其作品的魅力确实值得我们今天的诸多画家们进行参照借鉴。现藏上海博物馆。

写意花鸟开创者,被誉为“元代写生第一人”张中作品赏析

元 张中 桃花幽鸟图 立轴 纸本墨笔 112.2x31.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桃花幽鸟图》从构图到用笔用墨,都是简练率真,但是画家自身的心性与笔墨修养,让画面不因为简练失去雅致与高逸的格调。《桃花幽鸟图》上有十九家题识,都是元末明初的名士,其中有杨维桢、袁凯、顾谨中、贝翱等。在《桃花幽鸟图》上,杨维桢题诗:“几年不见张公子,忽见元都观里春。却忆云间同作客,杏花吹笛唤真真。”这对于研究张中的交游是颇有用处的。

山水师黄公望,尤擅绘花鸟,多以水墨点簇晕染,生动而富韵味,偶尔设色,清隽雅致。张中作品笔法灵动,墨色淡雅,风格神清骨俊。清代顾复说“子政花鸟神品,一洗宋人勾勒之痕,为元世写生第一。"

写意花鸟开创者,被誉为“元代写生第一人”张中作品赏析

元 张中 吴淞春水图轴 立轴 纸本笔墨 82.8x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传为张中的《吴淞春色图》山水一轴左方上角有倪璜一诗云:“昊凇春水绿,摇荡半江云。岚翠窗前落,松声渚际闻。张君狂嗜古,容我醉书裙。鼓桤他年去,相从远俗氛.倪瓒”。书法确真无疑。辕边上又有明代董其昌、陈继儒二跋称之为倪画,然而论其画法实与倪瓒无关。此图画法既近黄氏,而倪诗中又有“吴淞”名,(今属上海市)、“张君”之说,应即张中真迹。此图《虚斋名画录》卷七著录,现藏上海博物馆。

写意花鸟开创者,被誉为“元代写生第一人”张中作品赏析

元 张中(传)古瓷九种 手卷 设色纸本

朱芾诗《寄张子政》写到:"野政老人隐者流,清溪绕屋似愚沟自编蒲叶作素简,时泻松花洗玉舟。伸连采遽蹈东海,孺子还复栖南州。别来清事想不度,诗成应画李营丘。"诗中透露出张中年事亦是很高,并且是归隐于世的状态,心性也应该是清洁淡然的。并且是曾经出去闯荡过的人。从其好友袁凯《海叟诗集》卷十二《陶与权宅观张子政山水图》,得知他出身官宦人家.勤于学问,平时以书画自娱。并且对于诗境与画境的体会,与取法的高古都是画家所注重的。

黄公望的《秋山访友图》上留有张中的一段跋:“一峰师平生圣绘处不待赞,至高年笔力尤妙,真不可及,敬题此,令余玩赏不己。”由此可见他见得到黄公望的晚年,与之交近,并且对黄公望是抱有钦羡的态度。

写意花鸟开创者,被誉为“元代写生第一人”张中作品赏析

元 张中 鹡鸰图 手卷 水墨纸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