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接班危机解除:民企接班破局?

6月底,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证实,其子曹晖已经被说服接班,未来将会成为福耀集团的董事长。至此,福耀集团的接替、传承问题烦恼初步解除。

福耀玻璃接班危机解除:民企接班破局?

作为律师,我也常见一些客户为接班问题而苦恼。其中一位,数十亿的家产,拥有一家传媒类上市公司,今年已逾70,身体不好,但是三个儿子无一愿意接班。大儿子是医生,二儿子喜欢作投资,而三儿子在他眼中是不务正业,一直热心于公益,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在四川待了一年整,而在泰国橡胶丰收的时候,他又会到泰国南部去帮助农民收割橡胶。至今天为止,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这可能与创二代们往往更加钟情于“虚拟经济”,对于网络、电子商务、VC(风投)、PE(私募)等投资方式兴趣浓厚有关,而对创办实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等兴趣不足。

在企业接班问题上,曹德旺的福耀集团并不是个例,而是悬在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世界范围内,子承父业一直是家族企业的主流传承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主的子女都乐于接班,接了班的也有把公司搞破产了的,如海鑫钢铁的接班人李兆会。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余明阳团队于2014年对182家中国家庭企业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18%的“第二代企业家”愿意并主动接班,有多达82%的“接班人”不愿意、非主动接班,其重要愿意是它们看到太多父辈们的辛苦与无助。

就西方国家而言,子承父业也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必由之路,日本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只不过,国外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比较成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的继承人不一定插手企业的经营业务。而在中国,由于法律、职业经理人市场、现代企业制度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子承父业后既继承了所有权也继承了经营权,这给了接班人极大的压力。

也有例外,以学校为例,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多为私立大学,但“私立”学校的创始人(或其继承人)对学校的校产已不拥有财产权(当然校产也非国有),学校由其董事会(或理事会)进行决策管理,学校的办学结余、接受捐赠等积累均属于学校,用于学校的永续发展,永续产生社会效益,为此我们还需对域外的相关制度和实践经验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们之所以关注民营企业接班人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的家事,但也是我们的国事。

(作者系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