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國技術,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裝備能打八千公里的核飛彈?

根據德國技術,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裝備能打八千公里的核導彈?

在這裡,您可以獲得關於水、陸、空、天等任意領域的武器裝備的最新知識,以及它們在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生存...


▼▼▼

1945年,德國投降不久之後,由於美國掌握了德國二戰飛彈技術,所以美國陸軍航空隊啟動了一批對地巡航導彈的計劃。軍方為其中一種提出的要求是巡航速度在1000千米每小時,航程達到8000千米,彈頭重量在800千克以上的大型地對地巡航導彈。次年1月,諾斯羅普公司就推出了射程達5000千米的亞音速巡航導彈,軍方獲悉後同意以MX-755的代號進行繼續發展的合同,其中亞音速型號的MX-775A就被稱為“鯊蛇”。

根據德國技術,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裝備能打八千公里的核導彈?

▲“鯊蛇”導彈發射瞬間

該飛彈的發展可謂曲折,先不說諾斯羅普的“老總”低身下氣的求著美國空軍繼續發展,“鯊蛇”自身的進度也是十分緩慢,連陸軍和海軍的官員都看不下去了。當然這些絕大部分原因是限於當時的技術。1950年,該飛彈便開始進行發射試驗,次年便結束試驗,試驗期間“鯊蛇”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0.9馬赫,滯空時間達到了兩小時四十五分鐘。但是由於故障太多,這個項目瀕臨失敗。

根據德國技術,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裝備能打八千公里的核導彈?

▲進入巡航狀態的“鯊蛇導彈”

然而事情發生了轉機。由於鐵幕的拉開,美國急需一種能夠運送核彈頭進行打擊的遠程導彈,而正好碰上了“鯊蛇”。美國戰略導彈評估委員會要求戰略空軍司令部將“鯊蛇”的打擊誤差縮小到9000米以內,同時為該型導彈配備核彈頭。1958年,“鯊蛇”以軍方編號SM-62進入部隊服役。

這是李梅將軍在二戰中的相片,1958年12月16日,時任空軍副總參謀長的他,一度下令立即取消發展“鯊蛇”導彈

根據德國技術,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裝備能打八千公里的核導彈?

▲“鯊蛇”SM-62洲際地對地巡航導彈

鯊蛇”SM-62是一種洲際地對地巡航導彈,巡航高度高達22.5千米,射程8000千米,彈長22.57米,彈徑1.38米,翼展12.9米,發射全重達到22噸。其戰鬥部為一百萬噸TNT當量的W39戰鬥部。“鯊蛇”導彈採用了細長圓柱形的彈體,卵形頭部,截椎體尾部。導彈的主發動機是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J-57-P-17型渦輪噴流式發動機。為了消除地球自轉和陀螺的長時間積累誤差,該導彈不僅僅採用慣性系統,還採用星光輔助導航系統進行制導,天體導航系統主要由航位測定儀,恆星跟蹤器,導彈重垂線測定儀,計算機,時間裝置等等組成。

根據德國技術,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裝備能打八千公里的核導彈?

▲美國肯尼迪總統,這位總統新官上任三把火,把“鯊蛇”導彈以“沒有軍事價值”的說法將其退役

1961年1月,702中隊裝備的30枚“鯊蛇”開始進入戰備值班任務,但是沒過多久,就被新上任的美國總統肯尼迪下令砍掉。隨後不久,大量的“鯊蛇”被送至戴維斯基地進行銷燬,真是可謂來去匆匆。但不管怎麼樣,“鯊蛇”也就是一塊探路石,為美國戰略導彈部隊提供了第一手管理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