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AI技術馬甲的教育機器人不能徒具顏值

在剛剛閉幕的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人工智能”作為熱詞被屢屢提及。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當下,基於AI技術的教育機器人行業也在蓬勃發展。來自北京的冉女士對記者表示,在智能時代,花多少錢她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接觸人工智能,所以在家裡給孩子買了三臺教育機器人。“但是機器人真的可以像人一樣解決數理化難題嗎?”冉女士表示懷疑。(7月14日未來網)

教育機器人在“人工智能”成為熱詞的背景下,讓人聽到就感到興奮。買一臺教育機器人在家裡,既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疑難問題”,又可以陪伴孩子成長,還緊跟人工智能的大潮,多種原因使得家長們慷慨解囊,甚至一買就是三臺。

然而,教育機器人的實際表現卻遠遠沒有廣告中描述的那麼厲害,無論是幾百的普通型還是幾萬元的高端型,大多都存在實物與廣告不符的情況。教育機器人不僅解決不了複雜的應用題,甚至連一些簡單的算數題都算不對。語音識別不清晰,數學題解答、英語翻譯等不準確……等問題多多,讓人不由得大失所望。

實際上,機器人應用的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AI技術,不過是改進版的“點讀機”, 或者說是高級一點的玩具,只是披上了AI技術的時髦馬甲,用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製作廣告,忽悠消費者,已然涉嫌違背了廣告法等相應法規。

教育機器人既然披上了AI技術的時髦馬甲就不能徒具顏值,不能利用人們對AI技術的不瞭解以及家長們的教育焦慮情緒進行商業欺詐活動。當務之急,監管部門要針對教育機器人的“暢銷”情況進行嚴格監管,依法對虛假廣告內容予以查處,倒逼商家規範經營。除此之外,廣大消費者更要理性、全面看待教育機器人問題:

從機器人這個層面上,要知道解答一道小學數學應用題對於人類來說很簡單,但是對於機器人來說,想要靠機器人自己的學習能力來學會,卻是相當難的。AI技術的應用雖然已經遍及多個領域,但讓具備深度學習技術的機器人進入尋常百姓家,尚待時日,家長們還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輕易被好聽的廣告詞所迷惑,花費大筆金錢,起不到真正的輔導教學的作用不說,倘若教錯、誤導了孩子就屬於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而從教育這個層面來看,教育是一種教書育人的互動過程,是培養、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機器人的“大腦”可以模仿、學習人腦,但代替不了人腦。教育機器人可以陪同孩子玩耍,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親身的陪伴,細心的呵護。人類特有的親情關係與細膩感情是再高級的機器人也無法替代的。我們只能利用教育機器人在幫助孩子學習上“錦上添花”,而不能讓名不副實的教育機器人“越俎代庖”,更不能像其廣告那樣可以撒手不管,這是我們在購買教育機器人進門時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未來網特約評論員 斯涵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