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代言人|孙辰 依苏婉娜:多彩教育陪伴孩子成长起航

掌上春城讯 4月18日,2018云南·昆明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全民向尚·我为昆明代言”手机形象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掌上春城客户端封面每天都会展示一位代言人形象,并于每周推出一批典型代言人故事。今天的主角是他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姓名:孙辰

城市主题寄语:点滴爱心,汇聚成流。让山区的孩子也能够沐浴到阳光。

一周代言人|孙辰 依苏婉娜:多彩教育陪伴孩子成长起航

孙辰是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服务中心“青蜗牛”流动教室公益项目的一名社工。他于2016年加入市红嘴鸥青少年服务中心,成为一名专职服务山区儿童的社会工作者,自此,每个月都会随流动教室项目到山区,为孩子们带去主题活动、成长课程、电影工作坊。

山区服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从初时青涩不知如何和孩子们相处,到关怀呵护和他们成为真正的师生、朋友,从天蒙蒙亮到夜晚的披星戴月,在九龙镇农村小学的每一天,对于孙辰来说都是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历程。“我们与专业的老师肯定是不同的。我们教的并不是教科书或者考试范畴的知识,而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情商与精神世界。”孙辰说。

2017年3月,本土化的流动教室项目——“青蜗牛”流动教室正式开展服务,至今已开展28期服务,其中2期学校探访,26期常规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840小时,共计服务39540人次,家访324户,为25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每位1000元人民币资助。

如此频繁的服务,意味着一个月中孙辰及其伙伴要在九龙镇工作两期。每一次的教学服务都需要7个人来维持,而这7个人有两人是长期驻校“守着”孩子们的。

“兴趣教学服务不能断断续续的,长期驻校的老师,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并且能及时开展服务。”孙辰说。

那么,寒暑假“青蜗牛”的老师们又在忙些什么呢?孙辰说,到了每年寒暑假,“青蜗牛”也没有停止脚步,他们会联系家长们,进行“家访”,直接把多彩的教学活动送到学生家中。这一举动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喜欢。

“与学生们相处,感动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最令我感动的要属孩子们对老师情感的流露,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孙辰在大山的小学里看到了很多暖心的举动,如孩子们看到老师冬天没戴手套,主动给老师捂手;给老师大大的拥抱,和老师“告白”,诸如此类。“以前孩子们很羞涩,不愿意表达自己。现在他们很开朗,愿意流露自己的情感了,这是我们‘青蜗牛’最开心的,也就是达到了对孩子们情商的提高与培养。”

除了兴趣与情商的提升,“青蜗牛”流动教室主要服务内容为生命教育课程,另外辅以课外团体活动等。课外团体活动包含了升旗仪式、认识环节、志愿者才艺展示、团体游戏。升旗仪式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环节、志愿者才艺展示让志愿者和学生相互认识了解,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力;团体游戏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强健学生体魄,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姓名:依苏婉娜

单位: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

城市主题寄语:普及民乐教育,提升城市人文气质。

一周代言人|孙辰 依苏婉娜:多彩教育陪伴孩子成长起航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依苏婉娜,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8岁那年,父亲在北京花了50元,为依苏婉娜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琵琶。“回想起我小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吃饭,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练琴了。”依苏婉娜说,“学习乐器更深层次的是和这门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打交道,那时候父亲每天都会给我云南各民族的音乐故事,让我对音乐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喜爱。”

15岁那年,依苏婉娜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文艺学校,后来又学习了古筝,在多位名师的指导下,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弹拨乐专业训练。她说:“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

带着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热爱以及想要成为一名民乐推广者的愿望,27岁那年,依苏婉娜结束了自己作为演奏员的职业生涯,来到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当老师。由于从小接触民乐,依苏婉娜深知学习音乐不仅能影响儿童的性格,还能丰富课余生活,陶冶情操。但很多孩子受学业压力的影响,不时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为了考级而学琴的现象。从那时起,依苏婉娜就开始琢磨,如何把云南地方特色融入古筝教学,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吸收。就这样,她逐渐萌生了为孩子们专门写一本古筝学习教材的念头。

在教学中,依苏婉娜先从启发、引导学筝兴趣入手,同时努力忘掉自己的老师身份,用孩子的语言和小朋友沟通交流,使孩子放松心情,高兴地学习,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和技巧变得简单有趣。“我把孩子学琴的阶段分为启蒙、入门、基础、自我表现四个阶段。目前,启蒙阶段的音乐教材不多,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孩子音乐感知、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我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大量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趣味讲解,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孩子长时间练习古筝的枯燥感受。同时我还在书中加入了根据傣族民乐特色改编的古筝曲,这有利于孩子们对云南民族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依苏婉娜表示。

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民乐交流会,到校外进行器乐教学研究,进入课堂实践,请教专家学者,反复打磨修改。2014年完稿后,历经4稿修改,最终于2016年9月份,《少年古筝二十课》正式印刷发行。出版两个月,该书就引起了轰动。根据专家评委的调研与确定,昆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民乐部首先将此书作为培训课本,一些古筝培训学校也开始将此书作为指定书目。

掌上春城记者:贺莹 实习记者:张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