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阳:追忆凤凰

史朝阳:追忆凤凰

史朝阳:追忆凤凰

在湖南境内,靠近四川、贵州的地方有个叫“镇筸”的小城,十年前的春天,我曾去过那里,它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凤凰”。在那之前,我只知道那儿是作家沈从文的故乡,还知道为酒鬼酒设计酒瓶的黄永玉也是那里人氏,并且给沈从文叫表叔。待参观了熊希龄的故居后,才知道这位被誉为“湖南神童”的民国第一任总理竟然和沈从文也是亲戚关系,可见这个地方,真是人杰地灵。

到凤凰的时候是下午,从铺满青石板的路上走进去,两侧都是木质的老式店铺彼此相连,你不看街上现代衣着的人们,还只当是时空倒流回到了历史亦或是进入了小说《边城》里描写的境地。店铺里多是土家族、苗族的特色衣饰、小吃和箫管类的乐器。这里姜糖非常有名,有几家挂了大大的条幅,标明中央电视台到本店做过专题报道。伙计正在店门外,将大块的糖挂在大门的钩子上,像玩杂技一样扯来扯去,以增加糖的韧性,这样的活即需要技巧又需要力气,小时候父亲曾做过这样的糖给我们吃,那时的这道工序是在院子里的石磨上完成的,看到这儿不禁勾起了儿时的回忆,特意买了很多包带回家。

到了沱江边,有小船在等候,我们三五一帮上了船,见惯了黄河的浑浊和平原地区辽阔的天空,乍见郁郁葱葱群山环绕和清澈见底的河水,坐在小船上荡漾,正有人在吊脚楼上吹着葫芦丝,心里说不出的舒畅,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直叫人想呐喊几声,恰在这个时候撑船的人唱起了苗族的情歌调,“嗨嗨——乃噢”,只这一声起势就是如此的嘹亮而悠扬,这边刚停,那边着民族服饰的苗家姑娘又接了过去,歌声甜腻婉转,听得一帮人都停止了嬉戏不再言语,微微起了醉意。

史朝阳:追忆凤凰

看见了山,你只会觉得房屋和吊脚楼变小了,自己的人更是小到放佛不存在,但到了陈宝箴的故居里,不大的院落,却是像迷宫一样总也看不完,南方人内敛和胸中丘壑不显山露水的性情于房屋建筑上可见一斑。

陈氏一家三代在中国近代文化史皆赫赫有名,陈本人是清政府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人物,谭嗣同在湖南办湘学报曾得到他的鼎力支持,后来维新失败,谭饮血菜市口,陈也被以"滥保匪人"被罢黜,永不叙用。陈的儿子陈三立是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陈的孙子陈寅恪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经融入中华民族血液当中,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内心追求,他的著名的“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位没有文凭的清华四大导师之一就是这么自信,不知道当下的所谓教授们汗颜不汗颜?寅恪的哥哥是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造诣不在其师吴昌硕之下,可惜英年早逝,没有他的点拨齐白石不知道在艺术上还要走多少弯路,如今齐白石的大名妇孺皆知,陈师曾的名字确鲜有人知,为什么呢?我想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缘故吧!

史朝阳:追忆凤凰

沈从文的故居里,挂着沈从文和张兆和年轻时的合影,木桌上玻璃板下压着写作的手稿,这个当年并不太喜欢读书爱调皮捣蛋的孩子,后来被胡适,请到中国公学去做教授,第一次上课,十几分钟紧张的讲不出一句话来,但这并不妨碍学生们对他的喜爱和他艺术上的成就。沈的小说写得好,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神秘的湘西乡土特色的世界,在民国的文坛独树一帜,晚年对中国文物的研究也颇有成就,并且章草书法功夫了得,出于崇敬,很想到他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可惜行程里没有这样的安排,让人遗憾,大概外出旅游寻乐的人都忌讳到这种地方,有一年,去北京陶然亭,我要在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墓前留影,就遭到同行人的反对,我只感觉他们的人在这里,他们的精神在这里,与他们的墓碑合影,没有什么不好。

凤凰,最美的时候要数晚上,虹桥架在河的两岸,的的确确像一道彩虹,沿河灯火通明,河水都映亮了,街上依然热闹非常,白天不起眼的几间酒吧,此时音乐底气十足,炒菜声从窗户里传出来,坐在临河的窗前,喝上几杯土制的米酒,发一发思古之幽情,真是要不知身在何处了。

我所到过的地方里,最喜欢北京的人文,那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深邃的历史,若论风景,便是“凤凰”了,那里实在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史朝阳:追忆凤凰

史朝阳:追忆凤凰

史朝阳,1975年出生,山东广饶人,现供职于东营市水利局,东营市十大杰出青年。热爱阅读,偶尔记录感悟;喜欢书法,坚持用笔墨思考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