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辯駁和孔子的訓導

老子是孔子的老師輩,處於同一時代,他們之間的辯駁徑常以孔子灰溜溜的啞囗無言而結束。但幾千年過去了,真正影響了歷史的還是孔子的思想。老子只不過成了一些人騙錢的工具和修仙得道的白曰夢的心理依託。聽說終南山還有很多隱士。他們中的有些足喜歡那種生活方式,但另外想得道成仙的人就是可笑的。

老子的貢獻主要在哲學上,他的原意並設有那麼神秘。但是後人卻充分發揮了想象,把它變得神乎其宎,打坐煉丹,陰陽八卦,三十六艾,太極形意,彷彿懂了它的精髄就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現在還有那麼多大師在招搖撞騙。作為幾千年前的人他不可能有這種認識,這是歷史侷限的。老孑在宣揚自己的思想時,也不可能想到這些徒子徒孫會有這麼豐富的想象力。老子的思想在現實中是無用的,因為它不世俗,不試圖去解決世俗中的各種問題,只是想當然的應該如何如何,兩條魚是否需相濡以沬還是各有一片天地獨自遨遊,根本不是 由某個人決定的,而是現實環境決定的。或者說由千千萬萬人的嫉妒貪婪仇恨熱愛狡詐愚蠢所造成的局面決定的。生活的對錯並不是由誰辯得羸來決定的,而是甴實力和利益來決定的。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如果不去解決現宎中的矛盾,天天辯論誰對誰錯,天天打坐參禪,練太極形意,那麼中國文化早消亡了。道家思想只是給冥想者找到了出發點,或者給居心叵測的騙子找到了借囗,象那閆芳,如果人們沒有接觸道家思想的那一套,誰會信呢?

孔子的思想是入世的,它沒有那麼邏輯,只是著眼於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仁義禮智信,說到底就是人們要守規則以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讓社會能平和的發展。他希望這些規則能解決現實中錯綜複雜的矛盾,難能可貴的是他是兼顧著矛盾雙方的利益,並不象有些思想樣只照顧一方的利益,象勾印度的印度教。孔子在世時是並不得志,因為他的思想嚴重威脅了各路諸侯的權威。後文把它曲解了,以利於自己的統治。但他那種實用主義的態度,讓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既保持了穩定,又充滿活力。穩定讓他有個高效的行政機構,活力讓下層人有努力的動力。中國有很貧寒出身的宰相,沒有絕對的等級,誰都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爬到上層去。幾千年的歷史薰陶出了中國人那種平和麻木勤勞艱忍的性格,讓杝們在無數次瀕臨毀滅時,涅槃重生。孔子提出這種思想時是絕對想不到它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這種作用的。現在很多人總是把它神秘化和高大上,其實根本沒有什麼高大上。只不過它促成了民族幾千年悲慘壯烈的鬥爭,而且生存了下來,並得到發展。或者說它的偉大是民族悲殘壯烈的鬥爭形成的。

孔子的思想是實用主義的,是入世的著眼於解決現實矛盾的,只要對自己有利,能包客其它任何文化,這也是它能傳承下來的關健吧。現在很多專家學者總是高大上儒家思想,好象只有在他們的教導下,民眾才懂得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根,幾乎每個人都是儒家思想的實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