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鳩爲巢·貨幣與財政政策都要調

《荀子•勸學》講到,南方有種名為的鳥,用羽毛做巢,又用髮絲精細地編織起來。但鳥巢卻託在蘆葦穗上,大風一吹,葦折窠墜,鳥蛋打破,幼鳥跌死。

現在用這個寓言來描述現在的經濟與金融環境,作為理解金融數據變化的開端,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由於去槓桿的一系列討論,經濟需要改變債務驅動創造需求的發展模式,需要改革與創新已是人眾皆知。這個改變要遵循經濟結構的演化規律,即一種經濟結構向另一種結構演變需要先瓦解現有的舊結構,然後新結構在舊結構尚未解體前發展成為一種潛在的新穩態,最後平穩替代舊結構。

蒙鳩為巢·貨幣與財政政策都要調

首先是,破影子銀行改同業,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是瓦解舊結構。其次是,去產能環保督察倒逼企業技術升級,提升行業集中度是在培養新結構所需的新因素。但是,各種單個新因素再發達,它們也是託在舊結構的蘆葦之上的,不可能獨立於舊結構而存在。

由於“嚴監管+緊信用”的雙重負反饋,使得週期性地折斷蘆葦的大風必定要颳起,其結果將是蛋死雛亡,萌芽和新因素一起被掃蕩了。因此,貨幣與信貸政策需要微調。

拿最新的6月金融數據來看,今年前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9.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03萬億元,也低於過去五年同期均值。尤其是,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8萬億元,雖環比5月增量數據(7608億元)上漲了55%,但比上年同期仍少5918億元,增速下行至9.8%,刷新歷史新低。

蒙鳩為巢·貨幣與財政政策都要調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實施了3輪定向降準,釋放的資金已經超過2萬億。但是,6月末M2餘額177.02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1.1個百分點,成為歷史最低。

資金只在商業銀行裡面轉,不能服務實體企業,M2必然不會走高。這就類似於“流動性陷阱”的狀態,也就是單純靠貨幣政策已經達不到增加廣義流動性、刺激經濟的效果。

姜超認為,只要降債務的大背景不變,影子銀行的監管不變,哪怕央行貨幣政策適度寬鬆,也不會改變廣義流動性收緊的格局。

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近期發文表示,當前形勢下,要有減稅、補貼等財政政策的積極配合,才能保證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被削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