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八一節建軍節即將到來,不由的回憶起30年前的民兵,那時節,全民皆兵、各鄉的武裝部每年都要定期舉辦民兵訓練,練就好身手,預防國外敵對勢力的侵略。民兵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長期革命戰爭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組織。在那歷次革命戰爭.年代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出了重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兵制度已成為國家的一項軍事制度,民兵的基本任務從戰爭年代參與打仗也變化為: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頭完成生產和其他各項任務;擔負戰備勤務,保衛邊疆,維護社會治安;隨時準備參軍參戰,保衛祖國的"預備役"作用。尤其是大荔縣的民兵工作,一直延續過去的老傳統,緊緊圍繞實現強軍目標,以強軍備戰要求為牽引,堅持以"編得實、管得好、召得回"的原則,突出抓了民兵應急隊伍、支援隊伍、儲備隊伍和民兵幹部配備等重點環節,組織民兵應急分隊進行了針對性訓練。民兵應急能力有了新提升,特別是在擔負地方防汛搶險,急難險重等和開展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活動中,民兵力量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我用相機陸續記錄了30多年前幾張民兵的鏡頭,回憶當年。記得在1978年在粉碎"四人幫"之後,民兵工作得以恢復和發展,那年全國召開民兵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鄧小平提出了 "民兵就是要提到戰略位置",在會後,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先後作出一系列重大決定,頒發《民兵武器裝備管理規定》,批准頒發《民兵工作條例》,同時決定在基層行政單位和企業、事業單位及高等院校設立人民武裝部,配備專職人民武裝幹部。11月,恢復了中央軍委和各級地方黨的人民武裝委員會。全國民兵工作會議的召開以及上述重大措施,使民兵工作的傳統得以恢復。

30年前,大荔縣的26個鄉(當時還沒有移民返庫的鄉)都有了武裝部、配備了武裝部人員,每個鄉都有民兵連、民兵排,和槍支彈藥,由鄉武裝部統一集中看管,那時候要想當個基幹民兵也不容易,政審極嚴,誰能當上民兵,確實感到光榮和自豪。每年在農閒時間,定期把民兵集中起來,脫產訓練,復原退伍軍人當教練,組織民兵練習摸爬滾打、隊列走步、實彈射擊;儘管手上磨出了泡,腳板磨出了血,腰痠背痛,但沒人叫苦喊累,尤其是在實彈射擊中打個滿環,那才叫樂哩,訓練完畢,大多都少不了喝個小酒慶賀一番。當年,我不是民兵,但用照相機目睹了民兵活動,記憶中的花絮還是不少,有年武裝部組織民兵在馮村的溝壑裡訓練無後座力迫擊炮實彈演練,民兵們個個從開始的害怕,不敢上手,後再教練的指導下,從生手一會就變成行家,熟練的操作炮的瞄準點、裝彈、射擊,還是有模有樣,真像久經沙場的老兵一樣,說來也可笑,當年還沒有見過陣勢的我,站在一旁,親眼見到那無後座力炮射擊後,炮後噴出幾乎有2米多的火焰,那震動的響聲讓當時差點把相機甩在地上,那天的炮聲讓我回家後一直在耳邊轟轟,目睹了一次民兵訓練。最為危險的還是當年陝棉十三廠的民兵在城南的靶場,趴在水渠裡向外投手榴彈,一名紡織女民兵拉開手榴彈的拉環直冒煙,嚇得不敢扔,急忙中,旁邊指揮教練的武裝部長一個墊步,從她手中搶過投擲出去,手榴彈沒有落地就一聲爆炸,把大家嚇得出了身冷汗,原來真傢伙這麼厲害,原本我也想試試投個真傢伙,一下子沒了膽子,失去了一次機會。有次,基幹民兵在洛河灘實彈演練迫擊炮,看著一堆堆炮彈和忙著裝引信的武裝幹部,心裡著實不舒坦,在一旁心裡再想,要是把這引信撞了,那不就完蛋了,急急忙忙就想離開,後來聽民兵教練解釋一番,才知道只要不用撞擊就不會有危險,那天,第一次往炮筒子投了一個彈,這些民兵訓練的現場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民兵們當每天在緊張訓練結束後,年輕的基幹民兵扛著靶子,伴隨著《打靶歸來》和女民兵放聲高唱"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歌曲,個個雄赳赳氣昂昂,我曾經看過的影片"海島女民兵""民兵葛二蛋""傳嗆記"等等電影無不都是描寫民兵的寫照,唱響了當年全民皆兵,練好本領保家衛國的旋律,成為當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回憶起來深感歲月逝去的如此之快,更是讓人欽佩的這些颯爽英姿的民兵,當年在農村生產建設、維護村莊社會治安穩定和巡邏護村,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還是值得欽佩的,如今,翻開看著照片上當年那些基幹民兵,一眨眼就過了30多年,"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的歌聲還在腦海盤旋。

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2015年大荔縣武裝部組織的民兵訓練學習的情景

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匍匐前進

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射擊訓練

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給民兵講解射擊知識

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80年代陝棉十三廠民兵訓練

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當年石槽鄉民兵

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機關民兵練刺殺

李世居:鏡頭下的民兵生活

(圖文:李世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