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武:左手文,右手商

“儒商”,多年前曾頗為流行的一個詞,放在楊英武身上再恰當不過。

論商,他是陝西富四方柿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富平縣柿柿發柿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論文,他是中國青年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分會主席,富平縣作協主席,還是陝西省百名受政府資助文學藝術人才。

杨英武:左手文,右手商

楊英武近影

“我們的柿子醋被二商集團看中,這次去北京是談合作。”頭天深夜開車才趕回富平的楊英武,臉上完全沒有一絲旅途的疲憊。

富平是世界柿子優生區,獲國家地理標誌,並享有“中國柿鄉”之美譽。近年來,富平柿餅已被大眾廣為了解與接受。作為

陝西富四方柿業有限公司掌門人,楊英武不僅開發了柿餅品牌,還研發了獲得楊凌農高會“后稷獎”的柿子香醋。楊英武身上散發著一股書卷氣,這或許與他早年當記者的工作經歷有關,也與他經商之餘一直沒有放下手中寫作的筆有關。

低調的“啞鸚鵡”

《藏鳳巷》是楊英武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書的封面裝幀很有古典味道。以磚紅色高牆為底,色彩自右而左由深轉淺,豎寫的“藏鳳巷”三個黑色大字,遒勁有力,最下邊一隻隱約可見的白鳳,回過頭看向來路,似有許多的割捨不下。

楊英武這本書用的筆名也很特別,啞鸚鵡,與他的真名諧音。有人解讀他的筆名的含義為“不學舌”。他則對記者說,是提醒自己低調。

“我寫的第一部長篇,是在高中時期,書名叫《同桌》,寫了二三十萬字。”楊英武對記者說。聽書名,令人會立刻聯想到那首《同桌的你》。小說描述的正是青春期的同學情誼,用現在的分類法,可歸入青春小說。

高中時,別人課餘在操場打球,楊英武趴在桌子上寫小說。有時上著課,他眼睛盯著黑板,腦子卻在想著小說的情節,人物的對話。

多年後,他想將這部小說修改出版,在家裡到處找,每個犄角旮旯都翻了個遍,都找不見草稿。“我繼父說,看著沒用,賣了。”原來,楊英武工作後不常在家住,卻把以前的讀書筆記,喜歡的書籍,包括這部記錄自己青春記憶的小說草稿,都留在了老家。他沒想到,有一天這些自己視為珍寶的東西,居然就被當廢紙給處理了,而且沒經過自己的同意。直到現在,楊英武提起這事依然無法釋懷。

1988年,愛好寫作的楊英武開始在富平縣莊裡鎮文化站工作。這一年,有一件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情——他的一首主題關於中國北京舉辦亞運會的小詩《心願》,發表在《渭南日報》副刊上。他將這一年視之為從事文學的起步年。

“陝西作家裡,陳忠實的作品看得多。”楊英武的第一部文學作品《青果集》的書名,是請陳忠實題寫的。說起陳忠實對自己的提攜,楊英武很是感念。

後來,楊英武到富平縣交警大隊,當了一名辦公室文員。那一陣,他寫了很多反映一線民警愛崗敬業、認真履職的新聞報道,先後發表在《陝西日報》《渭南日報》《公安生活報》《陝西交通安全報》等媒體上。《富平報》《陝西交通安全報》一期常常能發兩三篇,一度被編輯調侃為“成了楊英武的專版”。

杨英武:左手文,右手商

楊英武與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合影

現在在富平移民局工作的楊英武的高中同學對記者說,他曾經幫楊英武抄過稿子。他透露說,楊英武寫過一篇人物通訊,推出了一名全國優秀教師。問起楊英武這個事,他只是簡單地說,“不是我能妙筆生花,是人家幹得好。”

楊英武離開交警隊要去縣物資總公司時,隊長不理解,還好心地提醒說,“人家都進不來,你還要走。”果然,上世紀90年代,物資總公司使命結束,他這個辦公室主任也就只能買斷工齡,重新開始尋找下一段人生。

“如果不是買斷工齡,我可能也不會辦幼兒園、辦企業。”人生的走向,真的說不準哪一步踏出就發生了轉向。楊英武並不後悔當初離開交警隊。

雖然工作單位不斷變換,但有一樣楊英武一直堅守不變,就是筆耕不輟。他創作的詩歌、小說,先後在《延河》《微型小說精品》《小小說月報》等刊物發表。

2004年,楊英武創作的小說《離婚》,在女友雜誌社、中國作家雜誌社、魯迅文學院聯合舉辦的第十七屆全國青年文學大賽中獲獎;先後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天地有眼》、詩歌集《回首》、小小說集《意外》。這一年,他加入了陝西省作家協會。

《中國當代微型小說方陣》(陝西卷)裡,收有楊英武的《離婚》和《美麗女生的手帕》,並被譽為小小說“新秀百家”。

刻骨銘心的鄉愁

1997年8月,富平縣莊裡鎮出了一件新鮮事,一家幼兒園悄然開班了。沒擺花籃,沒放鞭炮,一開始也只招來了七八個孩子。

這家取名“龍鳳”的幼兒園,正是楊英武從頭再來的產物。

漸漸地,龍鳳幼兒園有了起色,被大家接受。不出一年,就從小鎮發展到富平縣城,幼兒園從一個小二樓,變成了教學區與生活區分離的南北兩個大院子。

1999年,第二所幼兒園運營了。四年後,龍鳳幼兒園三園開園。同時,楊英武成立了龍鳳幼稚集團,任董事長。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龍鳳幼稚集團已發展壯大為擁有千餘名師生的一流學前教育團隊,在渭北地區屈指可數。

2010年,在幼兒教育行業進展得順風順水之時,楊英武成為陝西省作協文學院第二屆的簽約作家,是渭南兩名簽約作家中的一個。

成為簽約作家後,楊英武要完成構思多年的一部長篇,即2012年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藏鳳巷》。

這部小說的準備、醞釀期長達三年,真正下筆寫卻只用了兩個月。

借幼兒園放暑假,楊英武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小黑屋”裡,以方便麵和石子饃充飢,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寫累了休息一會,即使睡著,腦子裡不斷轉的還是人物、小說的情節,有了靈感立馬趴在桌子上寫起來。整個人幾乎處於痴迷狀態。常常寫到動情之處,不禁為人物命運痛哭。

現在回想那兩個月,楊英武說,那是一個“痛苦並快樂的過程”。

長篇小說《藏鳳巷》展示的是20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一個叫御苑鎮的古老村巷——藏鳳巷一戶楊姓的昔日財東及其後代的生存境遇,具有鄉村社會歷史書寫的性質。楊英武在《藏鳳巷》一書中,塑造了英子娘這個偉大母親的形象。

英子娘從省城女子師範畢業,當了幾年小學教師,嫁給楊財東(真正的身份是中共地下黨員)後,成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雖然她歷經人生坎坷,傳統文化在她身上形成的優良品行始終保持著。比如,在飢餓年代,家裡已逝長工的工錢一直都不肯動用,怕其家人來取時失信於人。雖然是革命烈屬,但她從不要組織特殊照顧,依然過著普通百姓的平常日子。英子孃的“人有善意,天必佑之”的口頭語,道出她“積德行善,扶貧濟厄”的道德底線。

陝西作協副主席李康美這樣評論《藏鳳巷》:整體的語境以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引人入勝。儘管作品以一個女人,或以一個家族的苦難史為主線,但是,同時折射著那個特殊年代整個民族的不幸。可喜的是作者緊緊地把握著時代的變遷,文明的迴歸,人性的甦醒,從而讓讀者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評論家李星為楊英武這部長篇小說寫了題為《刻骨銘心的鄉愁和鄉愛——啞鸚鵡〈藏鳳巷〉的一種闡釋》的評論,替代了小說的前言。

李星認為,第一次寫作長篇的啞鸚鵡先生,就給自己出了一個連寫作裡手也要發憷的難題,這個難題是中國鄉村社會那二十多年,甚至更長時間段的歷史和家族史,以及其中所潛藏的一個人的身世史。如果沒有對後者的情感需要,沒有它作為動力,6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作者可能會失去創作的動力,如果沒有前者它就又容易失去作者觀念中所固有的小說的社會意義。這種觀念和動機的結合,就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藏鳳巷》和它所蘊涵的憂憤和鄉愁。

《藏鳳巷》這部現實主義小說,正視和如實地描寫了特定時期鄉村社會秩序、人與人關係的嚴重破壞,以及生產力的下降,人民生活的艱辛,同時,對家鄉歷史人文傳統進行了回顧與讚美,從這個角度說,又是一部地域歷史風情小說。

楊英武的父親高中尚未畢業就參了軍,隨部隊在西藏剿過匪,後被選送進陝西幹部學院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富平縣農林水牧局。“父親是一個文藝活躍分子,寫得一手好字,歌也唱得好,單位排節目還能當導演。聽村上老人說,父親回家時開著吉普車,很是風光。”楊英武回憶說。

“文革”前,楊英武的父親被人“擱了個事”(被陷害之意),戴了頂“壞分子”的帽子,被開除公職,返鄉勞動。從過去一月59元工資的幹部變成了農民,家裡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墜入社會最底層。楊英武記得父親常說的一句話是“鳳凰落架不如雞”。

“文革”期間,父親常常被批鬥,地點就在與家一牆之隔的學校裡。“父親頭戴著高帽子,脖子上掛著大牌子,被人按著雙臂、低著頭任人羞辱……”那時,楊英武只能躲在桌子下面,不敢出去。他學習好,在學校頗受老師器重,但因為父親的問題,內心很自卑,缺乏安全感。

有一年,父親去水庫幹活,被推土機推下的土堆壓斷了腿,送到醫院幾天都住不進去,只能在樓道等著。父親去世時,楊英武只有13歲。病中的父親對楊英武說,“兒子,我不再耽誤你了。”父親覺得自己“壞分子”的身份,給兒子的幼小心靈帶來了難以彌補的傷害,一直很內疚。

這句充滿父愛的話,令楊英武記憶深刻。

後來,有關部門給父親平了反,但父親卻沒等來平反的那一天。

杨英武:左手文,右手商

楊英武作品《藏鳳巷》

從個人經歷講,《藏鳳巷》的確寄於了很多個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來思考社會,對那個年代進行了批判。“我很感激太白文藝社的社長黨靖,尤其是編輯黨曉絨,她在編輯過程中替我規避了很多問題;另一個要感謝的是李星,他是矛盾文學獎西北惟一的評委,在我寫作期間,他完整地看了三遍書稿,提了很多意見,對我幫助極大。”楊英武對記者說。

2012年1月,長篇小說《藏鳳巷》被列入陝西省委宣傳部扶持的百部“西風烈”系列精品工程,在全國公開出版發行,受到許多著名評論家、作家的好評。

2013年10月,《藏鳳巷》榮獲富平縣第二屆“益民文學獎”特別獎;2015年9月,《藏鳳巷》獲渭南市第二屆杜鵬程文學獎提名獎。

“長篇小說要有責任擔當,過幾年看,依然會有新的認識。”這是楊英武對自己這篇小說的要求,完成了這一點,他覺得很欣慰。

五年寫作計劃

歇不下,忙不停,是所有認識楊英武的人對他的一種略帶挖苦意味的看法。在所有人看來他應該歇下來的時候,他又開闢了事業的第二個春天。

2011年4月,楊英武註冊成立了陝西富四方柿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11月,註冊成立了富平縣柿柿發柿子專業合作社,擔任理事長。

富平柿子有名,但加工比較落後。以柿子醋為例,每家做一兩缸醋,自己吃,送朋友,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商品量很低。

為了把柿子產業做大做強,楊英武每年投資50餘萬元,從農民手中流轉了700餘畝土地,建起了柿子生產基地,種植了200餘畝尖柿、珠柿、甜柿。

除了常規的加工柿餅外,楊英武更大的興趣在於延伸出柿子的產業鏈、價值鏈,以期突破柿子產業同質化的瓶頸。

楊英武到全國各地進行調研,並與相關專家合作,花重金研發了一款柿子冰酒,口味獨特,且香氣醇美,填補了世界柿子冰酒的空白。每年11月底,工作人員在自然低溫下,將柿子冷凍風乾,使之沉澱出更多糖分,之後,進罐完成後續的釀製流程。

通常所說的白蘭地,一般是指用葡萄為原料蒸餾加工而成的烈性酒。以其他水果為原料,採用同一方法釀製的酒,則在白蘭地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稱以示區別。

柿子白蘭地的產生,完全是一個意外之喜。做冰酒時,有一個研究人員突發奇想,試著把原料蒸餾了一下,蒸出來的液體,味道有點衝,放一段時間,聞著還挺好。於是,反覆試驗直到產品定型。

柿子冰酒和柿子白蘭地產品,走的是高端市場。針對大眾消費市場,公司研製出了柿子醋和柿子醋飲。

公司註冊了“楊富柿”、“富柿坊”、“華冰2013”以及“富冰2013”商標,成功申報發明專利四個,實用發明專利十三個。“華冰2013”牌柿子冰酒、“富柿坊”牌柿子醋飲分別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特別獎”。

“柿子釀酒創新技術”項目,在去年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農業部長會議期間,成為陝西省農業合作與交流對接會上的十大重點項目之一推介給中外來賓。

“除了把柿子做成各類飲品,還打算提煉柿子的文化元素,建一座柿子文化產業園。”楊英武在富平淡村鎮規劃建設面積約3000畝的仲莊世界柿產業文化主題公園,是一個融生態農林產業與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主題公園,裡面將種植從全世界蒐羅來的上百種柿子樹,還會建一個柿子博覽館。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瞭解富平特色的柿文化產業及各種國外柿子品種,還可以觀光、採果、體驗農事、瞭解農民生產、享受鄉間情趣,不久的將來,可以實現食宿、度假、旅遊休閒相結合。“未來這裡不光是生態農副產品種植基地,更是農業旅遊休閒的好去處。”楊英武希望能將柿子之鄉的產業鏈拉得越來越長。

儘管是陝西第二屆、第三屆的簽約作家,還是陝西百優人才,但這五年,楊英武的精力主要投入在了企業經營上,只是發了點詩歌、小小說之類的小東西。

楊英武給自己制定了一個五年寫作計劃。

出版一本詩集《我的石川河》。該詩集收錄他近年來創作的150餘首詩歌,均以富平母親河石川河為創作背景,反映愛情、親情、友情、鄉情等不同內容。形式上將與書法相結合。

寫兩本長篇小說。一部長篇小說暫定名為《還是愛你》,主要反映我國學前教育,尤其是民辦教育迅速發展的可喜歷程。另一部長篇小說《藏鳳巷(續集)》(暫定名),以當代農村改革為大背景,以富平柿產業發展為著力點,主要反映新時期新農村建設與現代農民企業家勇於創新,大膽開拓,帶領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奮鬥歷程。

作家、商人,兩種身份,兩種人生,楊英武在事業和個性化生活的比翼雙飛中,譜寫著屬於他自己的華麗篇章。

文丨《新西部》記者 陳小瑋

新西部網傳媒

微信:xinxibuchuanmei

做中國西部概念第一傳媒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