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失荊州篇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的事業由巔峰轉為衰敗的開始。在正史中關羽失荊州一直都是一個千古的謎團。但是話題卻始終圍繞著派關羽守荊州是否用錯了人這個問題上。前面幾篇絕密檔案系列,我們分別分析了漢獻帝其人、袁紹其人以及官渡之戰的背後歷史真相,所以本期我們依然是繞開誤導我們的傳說或者是由勝利者篡改過的歷史,一起去探尋歷史的真相。

首先如果要我來評價分析,我不認為讓關羽守荊州的問題上存在用人不當的問題,關羽其實是最適合守荊州的人選,劉備和諸葛亮都不是等閒之輩,不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種種利害關係。而且從隆中對開始,荊州對於劉備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劉備對待荊州的問題同樣會相當的謹慎,一貫喜歡做投機商的劉備這一次都選擇買長線。那麼事實的真相究竟是如何,馬上進入正題讓我們一起深入的分析與瞭解當代的局勢問題。

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失荊州篇

在之前的《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漢獻帝篇》裡面講過,其實當代的主要矛盾主要是集中在諸侯對於漢獻帝這位皇帝身份合法性的問題上,因為漢靈帝沒有立遺囑的情況下託孤十常侍扶持漢獻帝登機緊跟著引發了十常侍與何進的對立,而後十八路諸侯打著反董卓的旗號去討伐漢獻帝,包括後來的官渡之戰也是如此。前期漢獻帝是被動的,但是官渡之戰以後,承認漢獻帝的合法身份瞬間成為了當代的主流,後期的矛盾主要集中漢獻帝與地方反對勢力諸侯之間的矛盾,而地方的反對勢力最大的莫過於劉備和孫權。

如果把三國前後分成若干個時期的話我認為該這麼分,第一個階段是以各路諸侯為核心去反對漢獻帝的時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群雄逐鹿階段,第二個階段是以漢獻帝為核心各路諸侯依然去反對漢獻帝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以漢獻帝為核心各路諸侯開始承認漢獻帝的合法身份的時期,第四個時期就是三分天下初期,第五個階段就是星落五丈原之後司馬家族逐漸掌控主權的時期。

所以圍繞荊州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第三個階段,荊州原本是歸屬劉表的領地,劉表死後按照時間線走就是赤壁之戰,但是赤壁之戰開打的原因同樣是因劉備而起,之前在《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官渡篇》之中就提及了官渡之戰的開打和劉備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赤壁之戰再一次證明這一次依然是劉備捅的簍子。畢竟荊州地大物博,而且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大樞紐地帶,北和豫州接壤,東臨江東重鎮,西臨西川,也給日後的三足鼎立格局打下了基礎,在日本的街機遊戲《吞食天地2》中,遊戲的背景就是圍繞著假想劇情曹操與呂布聯手一起對荊州發動了攻擊,在遊戲地圖中可以看出,荊州所處的正是當時的中心部位。若曹操得了荊州,完全阻隔了孫劉聯軍,而且和東面的江東地面接壤,孫權則根本無長江天險可依仗。如果是劉備得了荊州,那麼就真如諸葛亮所構想的,以荊州為戰略基點,西川為大後方,爭奪天下的基本格局就形成了。如果是孫權得了荊州,同樣是阻隔了曹操與劉備對自己最理想的進軍路線。

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失荊州篇

所以荊州不論是對於三家誰來說,如果得到一定都會排最得力的人去鎮守,這個人選一定是得做過慎重考慮之後找出的最適合的人選。而劉備同樣不例外,而且劉備選了關羽這個人選是否存在問題呢?那麼接下來讓我來進行一次判斷就可以得出結論。

首先荊州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遺留問題,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之後,隆中對時諸葛亮就指出了以荊州為根據地然後聯合孫權去抵禦曹操,之後再拿下西川,這樣以荊州作為戰略根據地,西川作為大後方的戰略部署讓劉備得以達到取得天下的目的。而對於隆中對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太過於一廂情願的美麗設想。後來諸葛亮去聯合孫權時候,孫權就把底線放到了關於荊州的歸屬問題上去。其實孫劉聯軍成立之時,荊州的問題就已經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為日後的反目留下了禍根。

赤壁之後,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從一開始的態度表現的是有些曖昧,之後變成了態度強硬,而劉備這個時候入川並沒有想象中那般順利,特別是還損了龐統這位大謀士,不得已而抽調了荊州大半的兵力,而且後期張飛、趙雲、諸葛亮全部被調到西線戰場,而這個時候荊州實際上本身是空虛的即便是按照後人的猜測諸葛亮或者龐統留下一個也基本不可能會改變最後的結果,孫權絕不可能坐著看著劉備發展壯大,就這樣荊州之戰就開始了。

現在回到開頭的問題上,但是永遠要牢記歷史是不能夠假設的。我說劉備沒有選錯人自然不是憑空的捏造,首先當時劉備身邊可用的人其實並不多這是一個關鍵問題所在,張飛比較好鬥,到時候恐怕或者曹操的將士隨便過來挑釁幾下,張飛就得棄荊州於不顧特別是之前張飛也有過丟徐州的前科,所以按照張飛的特點,劉備安排他當西線援軍的主力這個角色似乎更加的適合他。

除去張飛,劉備手下還有新招募的黃忠和魏延,劉備和諸葛亮從一開始就看魏延不順眼也是公認的事實,而且黃忠是新降還不能委以重任,這兩個人也排除掉了以後,劉備手裡類似劉封、糜芳等同樣難堪大任。最後不得不說人們常常議論的趙雲,有人認為如果讓趙雲去鎮守荊州的話,或許結局就不同了,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

與趙雲相比,關羽比他多了一重複雜的身份,就是關羽是享受漢朝朝廷待遇,而且被朝廷認可的漢壽亭侯,人家是吃國家俸祿的漢朝官員。有了這麼一重身份,局勢就會開始變得有一些微妙了。首先就是把荊州和關羽綁定,這樣對於曹操來說,荊州如今到底是屬於劉備的地盤還是孫權的地盤或者是漢朝的地盤,在定義界限上變得模糊起來。如果是曹操先去打荊州,那麼就再一次觸發了孫劉聯軍的進一步鞏固。而孫權這個時候先出兵的話,那麼不僅是破壞了與劉備的同盟,而且是打了漢朝的高官,所以用關羽去守荊州的話,首先就有了一層天然的保障,而這一點趙雲是絕對沒有的。

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失荊州篇

第二從劉備陣營角度來講,劉備的下屬之間同樣是分陣營的,從後期的官職表來看,劉備麾下一共分為三大陣營,就是劉備領徐州時這個階段的部下在此稱之為元老集團,趙雲、魏延、黃忠、諸葛亮這些屬於中途加入的在此稱之為外來集團,劉備入川以後劉璋的舊部為在此稱之為原住集團。實際上諸葛亮後期在各方面條件都不允許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北伐同樣有這方面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無法協調並駕馭三大集團的平衡關係,原住集團的官職在後期明顯要高於外來集團,其實這種身份等級從開始就已經存在,關羽屬於元老集團的頭目,如果他來鎮守荊州,對於調度荊州其餘郡縣的號召力同樣是趙雲不具備的。

第三,關羽和曹操相對還是有交情的,前面說了劉備需要防的其實就是孫權,這樣把關羽放在前線,如果關羽遇到危險,或許對於關羽個人來說還有曹操這根救命稻草。倘若曹操真的打來,憑藉曹操與關羽的交情,至少也不會殺掉關羽。這一點上趙雲就又不太一樣,他與曹操和孫權之間都沒有什麼交情,所以前三鎮關羽都已經完勝趙雲了,其餘一些些許的細節和這三點比起來都顯得微不足道,那麼也就是說派關羽守荊州的問題上,劉備並沒有用錯人,

但是結果就是荊州確確實實丟了,被孫權打回去了。之前兩個人還是盟友關係,為何一夕之間就反目了?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其一、劉備入川遠比之前想象中的困難,特別是張飛率領著可是主力軍入川,趙雲和諸葛亮負責側翼方面也帶走精兵強將,留給荊州關羽的也就剩下質量較差的兵,而且入川的時間同樣拖得比預計時間要久的多。劉備如此大的動作勢必也會驚動孫權,孫權眼看劉備的地盤越來越穩固,一旦再佔據涼州,以漢中和荊州兩個著力點去夾擊曹操話,接下來也就輪到自己了。而且孫權也不可能對劉備反覆難養的特性和老大殺手的名號置若罔聞。特別是孫權和魯肅也一直在為收回荊州而努力著,孫權絕不可能給劉備這個明目長大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花著自己的錢給做大的機會。

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失荊州篇

其二、就是劉備的不地道。這個荊州的歸屬問題,劉備沒有去直接面對,而作為昔日的中間人諸葛亮也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而和劉備簽署過借荊州文件的周瑜已經去世,周瑜雖然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要把劉備控制在荊州自己先入川,但可惜造化弄人周瑜早早的故去,接下來的魯肅雖然不屬於強硬派,但是卻也依然在為荊州的迴歸而努力,孫權和魯肅的一次次外交失敗後,特別是最後提出和親,關羽竟然十分輕蔑的表示自己的虎女焉能配犬子,這個時候整個東吳陣營對於關羽的不滿也達到了頂點,這也為孫劉聯軍的鬧掰的奠定了基礎。

其三、關羽自身也是有一定的問題的,劉備遠在西川對於孫權的動向和變化不是第一時間知曉,而且劉備至少暫時是要維護孫劉聯軍這個同盟關係,但是關羽的外交決策卻使得孫劉兩家早早就處於了崩塌的邊緣,緊跟著就是關羽配合劉備一路進攻漢中另一路進攻樊城,孫權這邊依然是在跟張遼對峙,夏侯淵先丟了漢中,張遼那邊曹操早已不能加派兵力,所以荊州這邊曹操是拼了命也得守住。關羽則是同雙方交惡,但是前面說了劉備入川帶走了大半的主力部隊,關羽這邊本身可調度的兵力就不多,而且樊城這邊曹操一次次的派遣援軍已經凸顯了要誓死守城的決心,關羽雖然得了天時有了水淹七軍的上佳表現,但是不得不說這次作戰從全局角度來看是完全失敗的。

其實荊州的問題只是上天跟劉備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或許也是這位老大殺手應得的下場吧!當時即便荊州有諸葛亮在,但是從正史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元老集團是根本惹不起的,而且關羽是荊州的最高指揮官。部分人甚至認為是諸葛亮故意害死的關羽,但是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諸葛亮想要獲得實權成為劉備陣營的掌舵者不假,但是諸葛亮可不傻,這個時候如果死了關羽劉備可以說再無可以仰仗的戰鬥力,所以關羽對於諸葛亮也說也有非凡的意義。而失敗的原因和主流的說法並無大出入,所以今天我是著重對於荊州失守劉備沒有用錯人,關羽才是劉備身邊可用的人之中最優的人選問題上進行探討,因為本人水平有限,所以有說的不到之處還請各位多多指點。

一下期,我將會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來進行點評,前面我在漢獻帝篇和袁紹篇都已經提到那是東部諸侯圍繞漢獻帝合法身份展開的戰鬥。下一講中我將會著重講解盟軍背後的陰謀。歡迎大家到時來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