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他是姜文啊

因為他是姜文啊

姜山不改。

01

又一次,姜文站在兩極之間。

喜歡《邪不壓正》的人說,這部影片“很姜文”。批評者則說,他被寵壞了,故事看不懂,“自嗨”。

因為他是姜文啊

姜文確實變了。

參加商業活動,他猶豫著說,自己最支持的球隊是優酷。《創造101》決賽,他鼓勵女孩們“為夢想加油”。

第二天,媒體頭條寫道,“驕傲如姜文,也為流量低了頭”。

但姜文還是那個姜文。

一個月前的電影節上,他端著酒杯,進門就說“那我到底要不要懟記者”?《邪不壓正》的劇情裡,他露骨的諷刺了影評人。

有人說,“他根本不在乎”,只是不想再討好知識分子和精英了。

今年5月,姜文接受許知遠的專訪。他說等退休了,打算寫本小說。

許知遠追問:那你最崇拜的作家是誰?姜文報以一笑:沒有了。

“我給他們留點榜樣得了”。

姜文還是那個姜文,傲氣卻又招人喜歡。

4年前,姜文導演新片《一步之遙》首映前,突然傳出刪改的消息。影片最終順利過審,首映時,全場2000多名觀眾手持香檳,歡呼和口哨聲響徹全場。

《邪不壓正》首映,在電影片頭西洋音樂響起的那一刻,臺下有觀眾發起朋友圈,“姜文又回來了”。

人們對他的喜愛,已超過電影本身。

坊間傳聞稱姜文覺得兩個兒子嬌慣成性,就帶他們去新疆吃苦鍛鍊了半年。

多次闢謠後,人們依然為段子點贊,說姜文是“真漢子”。

還有杭州的中學校長給家長寫信,表示應該向姜文學習,讓孩子吃點苦。

誰願拒絕姜文呢?

1993年,《陽光燦爛的日子》開工第一天,香港投資人文雋探班,發現姜文光拍白雲,就拍了三四千尺的底片。

他心底一涼,知道要超支了。但姜文對他說:我第一次當導演,你就讓我過癮一下。

文雋說自己沒法拒絕。果然,電影製作最終超支100%。

《一步之遙》開拍前,姜文找到編劇洪晃,要她幫忙演。此前洪晃曾發誓,再演戲就抽自己嘴巴。

結果和姜文吃了一頓飯,答應了。她說,怕不答應,姜文以後就再也不理自己了。

拍《讓子彈飛》時,陳坤的戲份已殺青。為補拍一個死屍特寫,他凌晨趕到機場,坐3小時飛到懷柔,然後在片場等四個小時。

拍完,直接回新片場。

一連三次,陳坤毫無怨言,還覺得特別愉快。

姜文的合作伙伴馬珂曾說,沒有人拒絕過姜文,因為他是姜文啊

02

1991年,姜文和導演田壯壯去香港宣傳《大太監李蓮英》。有人問姜文:中國這麼多導演,哪個優秀?

姜文說:“現在沒有,以後有!”

“誰呀?”

“我!”

當時他一部電影都沒拍過。

1994年,他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有些人,註定與眾不同。

1980年,姜文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當時班上男生特鬧騰。附近被打擾的居民到街道抗議。

姜文和同學化裝成幹部,去居民家敲門家訪,讓人家寫材料簽字:相不相信組織?相信就別鬧了,等我們落實。

證明他天賦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頭腳本宛如抽象派的連環畫。腳本里的馮小剛,只剩了個用三筆勾勒出來的火柴人。

天賦之外,是他挑剔的口味。

姜文的校友,編劇史航回憶說,一次被逼著看一部國產片,姜文吐了。

1985年,姜文第一回拍電影,演《末代皇后》裡面的溥儀。剛到片場,他就敢給化妝師上課,這不對,那也不對。

化妝師聽煩了:油梭子發白——缺煉吶你?

姜文不依不饒。

之前他翻過老紀錄片,找溥儀的弟弟溥傑聊,睡覺都在和姜武說溥儀的故事。

他對別人挑剔,對自己同樣挑剔。

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時,他把馬小軍跳的那個煙囪,重新刷了一遍;整部片子用了25萬尺膠捲,是一般用量的5倍,創下了國內紀錄。

拍《一步之遙》,為了讓沙灘場景表現出金燦燦暖洋洋的感覺,姜文購買了兩卡車玉米,磨碎當作沙粒。

1991年,在紐約長島拍《北京人在紐約》的時候,電視裡放了幾十秒英國影片《桂河大橋》。

演員馬曉晴說這部片子的主演是大衛·尼文。但姜文則稱片裡沒這麼個人,導演倒是叫大衛·裡恩。

雙方打賭。馮小剛等人去借錄像帶,結果姜文贏了。

姜文讓馬曉晴坐在椅子上,對她說:我就是想告訴你,心裡沒數的事,別跟人打賭。

“尤其是別跟我在電影上抬扛”。

03

2007年,《太陽照常升起》投資5500萬,僅獲1700萬票房。有人抱怨太難懂,姜文回應:看不懂就多看幾遍。

當年9月,《太陽》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不敵李安的《色·戒》。評選結果公佈後,姜文填了一闕《念奴嬌》,寫道:

“一代人來,一代去,太陽照常升起。浪子佳人,帝王將相,去得全無跡。青山嫵媚,只殘留幾臺劇”。

3年後,姜文因為《讓子彈飛》獲獎,編劇危笑替他領獎。

姜文囑其帶話,“感謝那些喜歡《太陽照常升起》的你們。”並強調,《子彈》其實是《太陽》的翻拍。

這樣固執的人越來越少了。

很多人為了吃飯,不得不學著守一些規矩。只有姜文好像不怎麼在乎這個。

他拍了7部電影,民國、抗日、文革……近代史100年,很多故事他拍了個遍。很多話,他也說了個痛快。

氣哭女記者、給記者上課、拿滅火器對著記者……他都幹過。2014年,南都娛樂週刊專門寫了篇稿子《如何正確地採訪姜文》。

電影裡,他偏愛馬這個姓氏。《陽光燦爛的日子》馬小軍,《鬼子來了》馬大三,《讓子彈飛》馬邦德,《一步之遙》馬走日……

只聽名字,便能感受到其中強烈的雄性味道。

有影評人說,姜文就像個隨時過溢的雄性荷爾蒙容器,一個來自唐山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鄰居洪晃回憶說,剛拍完《紅高梁》的時候,姜文父母去換煤氣,片管想見他們的明星兒子,就是不給換。姜文只好去了。

到了地方,片管刁難他,說唱一段吧。

姜文看了一眼地上的煤氣桶,二話沒說,掄到肩膀上扛著,然後唱著“妹妹你大膽往前走”,大搖大擺地回家了。

當時,衚衕裡面一片讚許:這才是大老爺們!

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姜文成了人們少有的理想主義寄託。

去年9月,中國有嘻哈總決賽上,姜文的那段對話被寫進歌詞:我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他說出了人們想說的話,即便時代已變。

7月,竇文濤在訪問中問姜文,你怎麼那麼敢啊,就把你的夢拍出來給十幾億的人看?

姜文說,我沒覺著我們的夢不一樣。

因為他是姜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