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世纪环保行」山丹:焉支山民“下山”,山增绿民增收

「陇原世纪环保行」山丹:焉支山民“下山”,山增绿民增收

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通讯员翟继宗

舍弃山地、拆掉圈舍,在焉支山深处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山丹县陈户镇周坑村村民周全红,2005年“下山”搬进了安置小区的楼房里。

“孩子上学,平时看病啥的都很方便。”周全红乐呵呵地说,道路平坦、广场休闲设施完善,这是山里面比不了的。

去年,周全红又重新“上山”。不过这一次他有了新身份??封育区护林员。有时骑摩托车、有时步行,拿着自制的“狼牙棍”,周全红每天都要去巡山。

「陇原世纪环保行」山丹:焉支山民“下山”,山增绿民增收

山丹高坡造林区2017年春季造林点(资料图)

「陇原世纪环保行」山丹:焉支山民“下山”,山增绿民增收

今年入夏时节的山丹高坡造林区。

周全红说,自打下了山,山坡上的草木一年比一年好。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是山丹人民的母亲山。周全红原来在山里的居住点叫柴塘,距山下居民点大概3公里,全是土路,要是雨雪天根本出不了山。村民祖辈在山里种地、放牧,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从90年代开始,因教育、就医、道路等问题,村民逐步开始搬迁,2006年全部搬迁完毕。

“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对山里遭到破坏的环境实施恢复。”山丹县林业局副局长何修仁介绍,去年,县上紧抓山水林田湖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恢复与保护项目机遇,在柴塘点实施人工造林1100亩,封山育林1万亩。目前,柴塘管护区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何修仁介绍,山水林田湖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恢复与保护项目分三个年度实施(2017年至2019年),建设任务为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其中,2017年建设任务为完成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2018年建设任务为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目前,头两年任务已全部完成。

和周全红一起被聘为护林员的村民,在焉支山3个管护区共有护林员5人,还有许多临时管护员。何修仁介绍,保护区面积大、海拔高、路况差,保护巡查任务艰巨,将原来山里的村民转聘为护林员和生态管护员,不仅能为其增加收入,还能缓解管护人手紧张的问题。

在地处大马营镇中河村的高坡管护区,2017年的2450亩和今年的2800亩人工造林区林木长势良好。村里有10人被聘为管护员。

“从3月份开始参与整地、造林、灌水、养护管理等工作,几乎每天都来,最高时工资为120元。”今年58岁的中河村村民曹松说。

曹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他一样,参与造林、后期管护、当护林员的人都是来自本地的村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该村的贫困户。

“每天100元到120元不等的工资对于老百姓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林业局副局长何修仁说,这是把造林绿化与生态脱贫工作相结合,有效带动了周边贫困户200多人增收致富,加上临时用工,累计增加收入840万元。

生态环境好了,村民们依托好生态也鼓起了钱袋子。“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很方便。再加上到合作社打工,土地流转租金和未来分红的收入,以及依托焉支山旅游发展服务业,贫困户的生活越来越好。”中河村党支部书记曹模介绍,生态环保恢复不仅让环境更好,还让村里人增收致富,一举两得。

通过两年来的大规模造林及封育,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效果特别明显,林草植被逐年增长,林草综合覆盖度达到85%以上,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河流来水量逐年增加,达到了山体修复和环境改善共赢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