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孙悟空被压500年后,为什么去了东海却不回花果山?

梦梦话西游第三十三回

《西游记》第十四回

却说那悟空别了师父,一筋斗云,径转东洋大海。按住云头,分开水道,径至水晶宫前。早惊动龙王出来迎接,接至宫里坐下。礼毕,龙王道:“近闻得大圣难满,失贺!想必是重整仙山,复归古洞矣。”

孙悟空刚到水晶宫前,龙王就连忙出来迎接猴子,老龙王还是一如既往的软骨头。

同时,我们也发现这寥寥数笔,却是一如既往的被藏入了惊人的辛秘。

《西游记》孙悟空被压500年后,为什么去了东海却不回花果山?

一、老龙王究竟是从什么渠道获取了孙悟空“难满”的消息?要知道,从唐僧就出孙悟空到孙悟空到东海龙宫的时间,不过一个昼夜长短。老龙王的消息为何如此灵通?究竟是谁泄露了消息?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谁知道猴子要被释放

1、玉帝——排除。玉帝派遣了土地山神,五方揭谛等天将看守五行山,猴子被释放的时候玉帝能拿到第一手消息。但东海龙宫在天庭眼里不过是三界的末流势力,玉帝没必要本末倒置。

2、观音——排除。纵观《西游记》全文,除了小白龙外,观音与四海龙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接触。而且告知龙王猴子脱困的消息也不能给观音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所以观音没有这么做的动机。

3、如来。对如来来说,老龙王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策划者之一,是如来登上佛祖宝座的功臣之一。而且东海就在花果山的旁边,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猴子跟老龙王又熟络,在前期,可以作为如来与猴子信息的秘密中转站。而且,我们曾分析过,老王龙是如来隐藏的势力。

所以如来通知老龙王的可能性最大。

《西游记》孙悟空被压500年后,为什么去了东海却不回花果山?

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只是又做了和尚了。”

猴子什么时候做过和尚了?他为什么用了“又”字?

猴子不是只在方寸山学艺吗?难道他认为他在方寸山的日子就是做和尚?

是的,因为猴子知道,须菩提就是如来。

龙王道:“做甚和尚?”行者道:“我亏了南海菩萨劝善,教我正果,随东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门,又唤为行者了。”龙王道:“这等真是可贺,可贺!这才叫做改邪归正,惩创善心。既如此,怎么不西去,复东回何也?”

老龙王在装傻充愣,但还不忘捧高佛教。同时,他也在替如来问话:你为什么不好好的去西天取经,又回来做什么?莫非是想从新回到花果山继续做妖王?

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钟茶吃。”

以猴子的脾气,如果他真的想回花果山,还需要特意来东海跟老龙王废话吗?显然不需要。

猴子是来跟老龙王抱怨的,他不想要唐僧做他的领导,如果不换唐僧,他就要回到花果山继续做妖王。

《西游记》孙悟空被压500年后,为什么去了东海却不回花果山?

说白了,猴子十来辞职的。

然而,老龙王知道唐僧是千挑万选好不容易选出来的,哪能说换就换。所以他只能装聋作哑的不理猴子。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什么景致?”

猴子觉得无趣,又得找台阶下,就看上了“圯桥进履”的画儿。

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老龙王在通过典故告诉猴子,你再怎么厉害,也还只是未成器的张良。而唐僧,现在在是黄石公。你虽然是西游村的村长,但他毕竟是个书记,你得听他的。

要不然,你还是“妖仙”,休想修成正果。龙王这是在警告、威胁猴子,妖仙的下场你知道的。

老龙王这是在拿“鸡毛当令箭”,单猴子还真就受用了。

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猴子去不去经与东海何干,取经大事能不能成与东海龙宫何干?龙王何必为了猴子继续回去取经而欣喜。

如果说是因为东海龙宫早已投靠如来,是不是就说得通了?

所以说,猴子离开唐僧并不是真的不去取经,而是来东海龙宫谈条件。

而他如果想要继续取经,他就不能回花果山。而且,他也害怕见到满目疮痍的花果山。

梦梦话西游,下回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