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跌」與「美股逼空」背後的邏輯

6.19暴跌之後,A股企穩反彈,市場緊繃的神經稍有放鬆。更有樂觀的投資者認為2871點是A股歷史大底,黑暗熬過之後將迎來黎明的曙光。

這是典型的記吃不記打!

千股跌停後,巨量股權質押正在逼近“爆倉”!目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對應的市值規模高達4.68萬億。

據招商證券估算,截止2018年6月15日,跌破預警線的市值達到4049億,跌破平倉線的市值達到7319億。同時天風徐彪團隊統計,截至週二收盤,有564家公司股價跌破預警線,353家跌破平倉線。

僅6月以來,就有東方海洋、聯建光電、中南文化、睿康股份、步森股份、西隴科學、邦訊技術、錦富技術等10餘家上市公司發佈控股股東或實控人質押股份面臨平倉風險的公告。

對於“問題股”來說暴跌之後不是底,而是剛開始。

“A股暴跌”與“美股逼空”背後的邏輯

信用違約已經蔓延!過去幾年違約事件不多,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影子銀行的大發展,很多企業可以靠借新還舊續命。在去槓桿和強監管下,無法借舊還新的企業只好裸泳了,這大大增加了A股風險。

A股為何遭遇如此困境?

有人說股市大跌是因為貿易戰,但同樣受貿易戰影響,道瓊斯指數僅僅下跌1.15%,我們大A股下跌多少?時間再拉長一些,且不說美國九年大牛市,就2015年股災3年來的數據,A股都被完爆。

三年來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雙雙下跌逾40%,而同期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悉數上漲,其中美國納斯達克以52.25%的漲幅居首,道瓊斯和標普500緊隨其後,連印度孟買Sensex30都漲了30%。

有個段子:如何實現資產轉移?一年前,同時買入150萬元的美股和A股,一年後就會發現,資產轉移了呢?

“A股暴跌”與“美股逼空”背後的邏輯

美股翻了一倍,A股全部虧光,太諷刺了!

問題出在了哪裡?最主要原因就是A股質量差的上市公司實在太多。

6月15日,352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ROE是0.4928。即使這麼低,還有造假嫌疑。而2月27日全球市場估值數據顯示,上證50指數估值是11.81倍PE,道指是23.45倍PE,而創業板指數是36.90倍PE,納指100指數是32.89倍PE。

也就是說,白馬股估值相對較低,而創業板跌這麼慘了,估值還比人家漲了九年的貴,這也很好的解釋了去年的結構性牛市的誕生。

不是貿易戰搞垮了A股,而是A股被垃圾股拖垮了,它們就是藏在A股中的“內奸”!

“A股暴跌”與“美股逼空”背後的邏輯

對於很多企業來講,A股一家上市公司的殼就是“搖錢樹”,而股民就是“提款機”,為何此前IPO會出現堰塞湖?就是因為想要圈錢的企業實在太多了,從IPO審核標準來看,對收入、利潤要求這麼高,能上市的公司也不怎麼缺錢,缺錢的都上不了市!

而現在A股基本上“無股不質押”,有些甚至清倉式質押,質押的錢都去幹嘛了?有搞資本運作的,有花幾億買畫的,有把錢弄到國外造車的,有幾個為上市公司發展的?

所以拯救A股的第一大舉措就是,垃圾股必須退市。

好的公司誰說了算?監管層說了不算,大股東說了不算,市場說了算!

美股10年退市近萬家,其中納斯達克市場股票數量最多時曾超過5000只,現在只有2000只左右。

反觀A股增加2000股僅有37股退市,只進不出的市場時間長了只能成為一潭死水,而死水中的“大魚”在裡面玩的風生水起,日子過得好不自在!

美國市場是符合條件的公司,只要IPO成功,就都能上市,但監管部門對公司上市後的監管很嚴,一旦公司經營發生問題,就會受到嚴厲制裁。中國恰好反過來,上市難,但是公司發生問題,懲罰措施卻如“隔靴搔癢”,違法成本實在太低。

再看看美股。二季度,美股市場除了改善的基本面、巨頭盈利狀況良好和經濟走強。

觀察發現,二月中旬以來美股逢低點便有大量買入,轉而推高股價,似乎市場在低點的風險偏好並未下降,科技股表現得尤為明顯。

一個月前,高盛也為美股的“新多頭”提供了一些依據:

1)美國經濟增速向好,二季度GDP增速預期為3.8%,復甦勢頭使人們相信美國企業能挺過危機並良好發展。

2)過去幾個月高息信用債穩步高增長顯示了資金風險較大的美國企業也能相對容易地融資。高息信貸量的增長代表的不止是beta,因為它的表現顯著超過了投資級信用債和廣義股票指數。

未來一個月市場如何?從波動性和回報率角度看,標普500指數平均單月波動率逐月下降1.2點;平均股票單月波動率逐月下降2.1點。這說明基本面轉好的公司正在使市場波動性降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證券投資者將增多。

因此,股市能不能漲,還要看市場機制和上市企業到底是哪些!

A股生死存亡之際,未來會有改觀嗎?目前來看監管層已經開始行動,但效果如何就看執行力度了。

中國股市在經歷了“黑色星期二”後,官方立馬出手回應了。

央行行長易綱表示,股市出現波動,要受情緒影響,周邊股市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場,就會有漲有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A股暴跌”與“美股逼空”背後的邏輯

市場對於央行行長此時回應股市頗感意外,不過,從國外的操作看,一國金融市場出現大幅動盪之際,央行行長或財長出面“維穩”市場預期早有先例,易綱的及時回應,也體現出央行在前瞻性引導市場預期方面能力的提升。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迅速反應,或與“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有關。央行有關負責人昨日就透露,今年以來,央行就已成立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

中國的股市,美國的股市,你更看好哪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