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年轻男性院外心脏骤停,病因是什么,怎么治疗?

「病例」年轻男性院外心脏骤停,病因是什么,怎么治疗?

近日,《HEART》杂志报告了一则特殊的年轻男性院外心脏骤停病例。30来岁男性,院外突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探究病史,发现患者除儿时曾患发热性皮疹,余无特殊。此时您会如何考虑?后续治疗如何选择?

病史

患者30来岁,男性,骑自行车时突发心脏骤停,接受旁观者心肺复苏和一次自动体外除颤器电击,成功恢复窦性心律,之后紧急送入急诊室。

入院查肌钙蛋白I(TnI)轻度升高0.10 ng/ml(正常值<0.04 ng/ml)。血流动力学稳定,心电图未见提示急性缺血的ST段改变。CT血管造影(CTA)显示,主动脉正常,无异常心外表现。

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如图1所示。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45%),下壁运动功能减低。

既往史:蹒跚学步时曾出现过发热性皮疹,余无特殊。

「病例」年轻男性院外心脏骤停,病因是什么,怎么治疗?
「病例」年轻男性院外心脏骤停,病因是什么,怎么治疗?「病例」年轻男性院外心脏骤停,病因是什么,怎么治疗?

图1

问题

A.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

b.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D. 开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无血运重建计划

答案

应选择答案B。

解析

图1A示右冠状动脉近端出现动脉瘤,整个血管连续严重狭窄。图1B、图1C显示后降支动脉及开口处慢性闭塞,建立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一个巨大的左冠状动脉瘤延伸至左前降支近端和左回旋支(LCX),LCX近端和第一钝缘支严重狭窄。

考虑到患者曾有发热性皮疹病史,冠状动脉瘤在冠脉造影和CTA上无其他血管异常,病史和临床表现符合川崎病诊断,同时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s)。在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中,由于川崎病,GCAs内多存在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观察性研究证实,此类患者CABG术后,乳内动脉能保持长期通畅,但PCI的成功率和预后情况尚缺乏研究数据。因此,目前建议对川崎病导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成年患者,可选择双侧胸廓内动脉行CABG,作为血运重建的主要方式。

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急性缺血的证据,故A答案错误。

与川崎病相关的血管炎在儿童时期出现,通常在数周至数月时间内消失,此时用类固醇治疗不合理,故C答案错误。

鉴于在非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下发现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应采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故D答案错误。

因此,答案B以CABG作为患者血运重建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合理的。

来源

Hans David Huang, William L Lombardi, Zachary Louis Steinberg. Young man presenting with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Heart 2018.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潘欢┆美编 柴明霞┆制版 潘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