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異國的明朝遺民,創立一種武學,今天已是日本國寶

流落異國的明朝遺民,創立一種武學,今天已是日本國寶

1960年,經過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的表決,日本“柔道”被列為奧運會項目。1964年,柔道作為新的比賽項目,正式出現在第18屆夏季奧運會上。對柔道有著特殊貢獻的嘉納治五郎,被日本人尊稱為“柔道之父”。但柔道,這個日本的“國寶”,其真正的開山“鼻祖”卻是一箇中國人,他的名字叫陳元贇。

一、斜槓青年

陳元贇出生於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字義都,號芝山、升庵、既白山人等,是浙江餘杭人。小時候才思睿智,刻苦好學,博覽群書,不只學習經史類,書法、繪畫、詩文等都深入學習,長大後多才多藝,稱他為“斜槓青年”一點都不為過。(當代指的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身份,而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年輕人。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李某某,攝影師/演員/作家。)

同古時的讀書人一樣,陳元贇本打算“學而優則仕”,可他的科場運不咋滴,18歲時參加縣學考試竟然沒有通過,滿腹才學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更別提仕途了,心灰意冷的陳元贇決定放棄科舉。

陳元贇家鄉鄰近的村子以製陶和青瓷聞名,為了謀生,他開始拜師學習製陶。聰明又好學,不幾年,他就學習到一手好的製陶手藝。滿腹經綸加上好手藝,陳元贇不甘心一輩子待在家鄉,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他告別家鄉,踏上游學之旅。

流落異國的明朝遺民,創立一種武學,今天已是日本國寶

27歲那年,陳元贇走到河南省登封少林寺。這個文縐縐的讀書人,與少林寺結下了一段緣分,也為他後來的人生際遇埋下了伏筆。進入少林寺後,陳元贇管理寺裡的陶器和中藥材。陶器,陳元贇很熟悉,不過他仍然更加深入地研究製陶技藝。而中藥材則激發了陳元贇對醫學的興趣,一有時間就閱讀寺內的醫藥典籍,鑽研醫術。

就這樣,斜槓青年陳元贇的眾多長項中,又“包攬”了中醫、中藥、針灸等領域。而更為關鍵的是,這個文弱書生在少林寺裡還研習起少林拳法和衙役捕人術。多才多藝的陳元贇成了文武雙全之人。

二、東渡日本

經過在少林寺的“深造”,勤奮好學的陳元贇文武雙全,醫道、製陶、武術都有頗深的造詣。之後,陳元贇又告別少林寺,繼續浪跡各地。萬曆末年,北方的努爾哈赤已經創建“大金”,野心勃勃不斷擴張,而大明王朝則是窮途末路,民生凋敝。亂世之中為生計所迫,陳元贇隨商船東渡日本。

沒想到,一到日本,陳元贇就水土不服患上痢疾,臥床不起,不得已只能留下。留在日本後,陳元贇一邊養病,一邊以講授書法為生。日子久了,他結識一些日本漢學家,因為共同的愛好,常常一起詩詞唱和,竟然名噪一時,也受到日本社會的關注。

陳元贇先被長門藩主聘為幕僚,編撰成《長門國志》,後因醫術高明,被尾張藩主德川義直聘為醫臣。1644年,本來是不得已留在日本的陳元贇,獲悉大明已亡,故國不堪回首,成為明朝遺民的他不願意生活在清朝的統治下,決心留在日本。

流寓在日本的陳元贇,大力傳播中國文化,不僅留下不少著作,還向日本人介紹傳授中國的書法、製陶技藝和茶道。在日本,就有“元贇燒”和“陳氏茶道”專業術語傳世,影響至今。但若論起貢獻最大、影響最廣的,則是他結合中國武術創立了一種新的武學——柔術,也就是柔道。

流落異國的明朝遺民,創立一種武學,今天已是日本國寶

三、開創柔術

陳元贇輾轉在日本各地的同時,將中國少林拳法進行糅合改進,更融合老莊思想及醫道,以柔為貴,注重以柔克剛後發制人的策略思想,自創出“當身”術、“殺活”術等一套拳術。可以用拳、肘、足尖,猛擊對方要害處(重要穴位),竟以致命,因其“柔”的特點,稱之為柔術。

後來陳元贇來到江戶,寄居在一所寺廟時,就將自己的這套拳法教授給寺裡僧人。當時恰巧有日本浪人福野正勝、三浦義辰、磯貝次郎三人寄居在寺內,看到陳元贇的拳法新穎獨特,威力無比,奧妙無窮,便拜其為師。這三個徒弟勤學苦練,日夜研習,進益很大。

徒弟福野正勝等三人學成之後,開始各自收徒傳授拳法,並自成流派——福野流,三浦流,磯貝流,影響越來越大,柔術因此傳遍日本全國。特別是福野的一個名為寺田平的徒弟,尤為勤奮好學,還在學習中不斷揉和陳元贇所傳授拳法而產生的各種流派的特點,經過研究摸索,創立了著名的“起倒流”柔術。

所以,日本人至今仍稱陳元贊為“起倒流” 柔術的始祖。正如日本學者小松原濤在他所著的《陳元贇研究》中所說:“我邦昔時未有拳法,歸化人陳元贇善此技,傳之邦人,故此技以元贇為鼻祖。”

流落異國的明朝遺民,創立一種武學,今天已是日本國寶

在明末清初的亂世,陳元贇雖漂泊他國,卻始終不忘祖國,自始至終不變氣節,以大明遺民自居,在各處的題款中,常以“大明武林”自稱(“武林”即是杭州的別稱),還以家鄉的芝山為號,表達出他濃濃的愛國之情。為了發揚中國文化,大力傳播,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更對日本文化產生重大影響。也因此,陳元贇被日本學術界和其他各界尊為日本“先哲”之一,受到推崇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