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一座旧城在风里漂泊,满满的回忆,沉甸甸的故事,这或是一座老城的岁月。老朽的枝桠斜倚着斑驳的城墙,古老的黄瓦红墙掩映着杨柳,这或是一座老城的沧桑。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合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老城区作为合肥历史发展最为繁荣的区域,生长着不一样的岁月故事。

自1988年住房改革以来,合肥房地产市场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弹指一挥三十年,谁能想到现在的“楼市四小龙”、“全球房价涨幅第一”曾经只是城门宽不过一辆车的小县城?三十年风起云涌,三十年波澜壮阔,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合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了它从来不曾想到的高度。

作为一个区域性特大城市,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上升。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是这块古老而生机勃发的土地最好的见证。

城市的变迁承载老一辈的记忆

由于改革开放,八九十年代的合肥城区,经济得以飞速发展,无论是在科技,教育、商业、交通上面都有显著提高。老城区作为全市政治文化中心,其地位是显而易见,加上悠久的历史,拥有更大优势,文化建设方面有着李鸿章故居,古逍遥津,点将台,城隍庙等文化古迹。在商业方面也拥有众多商业中心,就比如女人街,三孝口,步行街,城隍庙,四牌楼等,加上周围教育资源丰富,居住氛围浓厚,又增强了区域联合优势,促进老城区的经济发展。

商业的繁荣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旧时长江路便充当着主要角色,长江饭店、花园街、红旗饭店、张顺兴……的出现使得长江路更加繁华。有人说,长江路不仅承担着城市主干道,而且兼备商业、生活、行政办公等重要功能。现在看来,它不仅跨越了老城区,这条路更是跨越了一段历史。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三孝口天桥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范巷口天桥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步行街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城隍庙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女人街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上个世纪的长江饭店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上个世纪的百货大楼

在当时,或由于人口集中于此,老城区的日常交通状况很不乐观,加上生活水平有限,所以人行天桥桥的建设在当时来说是缓解交通压力的主要方式,范巷口天桥、飞凤街天桥、宿州路人行天桥、六安路天桥、三孝口天桥的建设由此而来。有老一辈的人评价这些天桥:“平日,交通拥堵,是行人方便的通道;节日,五彩缤纷,是欣赏繁华的去处;夏天,凉风习习,是乘凉的好地方;入夜,居高临下,是情侣的散步区。”

如今被誉为“安徽第一路”的长江路,则是合肥老城区变化的最好“讲述者”,它在老城区板块,见证了整个合肥的变迁。

板块的崛起 经济发展更加显著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有了明确的目标。合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生产总值逐年提高,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同时,交通状况也得到大步提升,老城区版块发展飞速提升。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合肥市房地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从1984年旧城改造为标志的房地产市场起步,到1993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再到1998年取消实物分房,实行住房贷款补贴以后,房地产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2003年以后,更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梦回1988:那年的合肥还不是“楼市四小龙”——致敬合肥地产30年

城市的经济发展,促使住房的成套率大幅提高,新建住宅小区的大量建设,其规模、档次、生态环境改善、绿化率、科技含量的提高、配套功能的完善,都使住宅品质得到提升,特别是一些知名品牌开发企业和优秀设计公司的进入,为合肥市住宅房屋的设计、管理及建设等带来了全新的观念,提高了品位和档次。

建国60余年来,合肥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一直都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从一个江淮小邑迅速成长为大湖名城。从建国初期逐渐摸索城市规划,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多个时代,合肥的规划蓝图不断雄伟瑰丽,昭示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无限未来,合肥正在向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在未来,合肥这座城市将发展的更加美好,人们生活水平将大幅度提高,这也是城市规划最好的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