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变的中国鞋王:年卖1.8亿双鞋利润不及3亿,无奈之下转战房地产

房地产一直是个赚钱的生意,富豪榜上的王健林、许家印、杨惠妍等都是做地产的,个个身价不菲。也正是因为房地产太好赚了,做实业太难了,不少实业家为了生存都选择了转型。其中,奥康的创始人王振滔就是一个典型。

求变的中国鞋王:年卖1.8亿双鞋利润不及3亿,无奈之下转战房地产

据奥康国际近期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下降25.8%。正如创始人王振滔所说的,奥康虽然一天能卖50万双鞋子,但是年净利润却还不到3个亿,还不如一个地方的小房地产公司赚得多。

1987年8月8日,杭州焚烧掉5000多双温州的假冒劣质鞋,当时远在武汉推销皮鞋的王振滔也未能幸免,柜台里价值20多万元的真皮皮鞋被当地工商局直接没收。面对惨重的损失和不公正待遇,王振滔清醒地认识到诚信经营在商场上是多么重要,他立志要“创立温州自己的名牌产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次年8月8日,他回到温州,以3万元创办永嘉奥林鞋厂(奥康前身),迈出奥康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不过由于当时温州鞋子因为劣质问题,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王振滔几个月内没有卖出一双鞋子。逼急之下,王振滔提出了以一赔二的点子,打消不了不少客户的疑虑。结果10天内,王振滔把积压的4000双鞋子都卖光了。

求变的中国鞋王:年卖1.8亿双鞋利润不及3亿,无奈之下转战房地产

1年之后,奥康的鞋子在武汉打出了名头。王振滔说服了亲戚朋友一起出资,扩大了奥康的生产规模,到了年底奥康的产值已经突破了100万元。之后他再次集资扩建厂房。这一年奥康的产值再增加了10倍。

到1999年,奥康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鞋王”,名气有了,却也成为了无数假冒伪劣产品竞相仿冒的对象。为了树立品牌威信,王振滔在杭州武林门广场,拉开“打假保名牌”的横幅,在众目睽睽之下,燃起大火,将几千双仿冒皮鞋烧为灰烬。

2000年,王振滔在意大利、荷兰等国设立分公司,正式将奥康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当年9月,近万双奥康皮鞋运往悉尼,奥康皮鞋随着悉尼奥运会走向了世界。到2003年,奥康在全国设立了30多个省级公司、3000多家连锁专卖店、800多处店中店。其主导产品“奥康”牌皮鞋成为中国皮鞋行业唯一的标志性品牌。

求变的中国鞋王:年卖1.8亿双鞋利润不及3亿,无奈之下转战房地产

2011年,因大量低廉鞋冲击欧盟市场,发生了西班牙烧鞋事件,致使整个行业的发展被曾经赚钱的“低价鞋”带入了瓶颈。为求生存,奥康集团无奈之下拿出在制鞋业积累起来的资本,闯入了房地产。

不过,与其他房地产公司不同的是,奥康“不是为做地产而做地产”,而是围绕奥康集团有限公司的皮鞋进行。奥康主要是开发步行街项目,而在这些步行街商铺中,奥康集团有限公司将重点推荐旗下各品牌的鞋子,这也是奥康集团有限公司只做商业地产的原因。

进军房地产,是王振滔的不得已而为之,是为奥康鞋业更好发展而开辟的一条道路。有了大量资金储备后,王振滔自然还是加码发展奥康鞋业。为积极响应“互联网+智能制造”战略,2018年2月22日,奥康在温州开出首家智慧门店开业暨C2M体验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费体验。

变则生,不变则死。历经30年的风风雨雨,奥康已成长为产业横跨鞋业、地产、金融、生物4大板块的综合性集团,企业综合实力更是连续多年荣登中国民企500强。王振滔和他的奥康,在生存与发展面前,敢于应变、积极求变,才让奥康永远走在行业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