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王”倒下的背后

一个产业不景气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产业的改造与升级。这就是制造业的现状,不转型升级,会从巅峰摔入谷底,已经成了不二法则。


2018年可以说是鞋业市场不景气的一年,以前大家耳熟能详的鞋业品牌利润下滑,达芙妮连续四年亏损,百丽鞋业2017年退市,更有甚者市值缩水超9成。这些夕日的“鞋王”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今凋敝,不断的收缩,纷纷关闭专卖店。在关店、退市、负债、亏损中鞋界大佬接连倒下,传统鞋业遭遇寒冬。


中国“鞋王”倒下的背后


夕日,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有百丽,商场中的女鞋品牌只有百丽和非百丽之分,如今百丽已经不见。随着一代鞋王的陨落,中国传统鞋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局,在消费升级、品牌老化、渠道保守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鞋王们能否在春日暖阳中东山再起,成了一个未知数。分析人士认为,日趋高涨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以及产能过剩、整个行业利润面临大幅缩水的状况下,实体渠道资产在投入回报比上已经无法支持这些品牌的增长和业绩,甚至阻碍了其转型和创新,从而成为难咽的苦果。痛定思痛,一个产业不景气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产业的改造与升级。

制造业的价值以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如果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平均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变弱。因此,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然成为了企业发展生产的根本动力。鞋业作为服饰制造业中的一环,也不例外。

鞋业代工工厂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有宝成、丰泰集团等,这些代工工厂以其强大的产能支撑起了鞋业巨大的销售量。这些代工工厂素有鞋业的晴雨表之称,他们的日子在2018年也过得不太好,利润大幅下滑,倍感压力重重。工业机器人的兴起,迫使代工工厂不得不走上升级之路,因为整个行业在不断的升级中。

让我们来看一下全球鞋业著名的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

去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西门子CEO凯飒(Joe Kaeser)亲手将一双定制的阿迪达斯白色跑鞋送给默克尔。阿迪达斯希望为每个用户生产定制化运动鞋,这一愿景借助智能工厂SPEEDFACTORY、再通过西门子的“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得以实现。


中国“鞋王”倒下的背后


据《MarketWatch》报导,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预估在 2023 年,耐克(Nike) (NKE-US) 与阿迪达斯 (Adidas) (ADS-US) 将有 20% 的产量会在自动化工厂出产。这会让鞋品牌更接近消费者,也可把交货时间缩短 66%。自动化工厂将更加适应“即买即穿”购物环境,使供应链提速跟上业内所称的“快时尚”购物者需求。

据悉,Adidas 2015年12月已在德国拥有自己的自动化工厂 (Speedfactory)Adidas 也宣称在 2020 年其50% 营收将由自动工厂来供应。


中国“鞋王”倒下的背后


Nike 与其他鞋品牌如 Under Armour (UA-US),Rothy's 等 也在布局自己的自动化设备。国际机器人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 也预估在 2019 年将会有 250 万工业机器人投入工作。

产业背后的指挥棒,是市场,市场给出的出路是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创新。我们传统的鞋王们,已经无法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也许是经营策略上有些后知后觉,但是其本质是以自动化为趋势的产线带来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以一窥全豹,这就是制造业的现状,不转型升级,会从巅峰摔入谷底,已经成了不二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