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佗中医思维原创:阿司匹林亦有性味?用中医解释西药功效

金华佗中医思维原创:阿司匹林亦有性味?用中医解释西药功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曾有一首中西结合的著名方剂——石膏阿斯匹林汤,原文如下:

生石膏(二两,轧细) 阿斯匹林(一瓦)

上药二味,先用白蔗糖冲水,送服阿斯匹林。再将石膏煎汤一大碗,待周身正出汗时,乘热将石膏汤饮下三分之二,以助阿斯匹林发表之力。迨至汗出之后,过两三点钟,犹觉有余热者,可仍将所余石膏汤温饮下。若药服完,热犹未尽者,可但用生石膏煎汤,或少加粳米煎汤,徐徐温饮之,以热全退净为度,不用再服阿斯匹林也。

又∶此汤不但可以代寒解汤,并可以代凉解汤。若以代凉解汤时,石膏宜减半。

附录∶

江苏平台王××来函∶

小儿××,秋夏之交,陡起大热,失常神呆,闭目不食。家慈见而骇甚。吾因胸有成竹定见,遂曰∶“此无忧。”即用书中石膏阿斯匹林汤,照原方服法,服后即神清热退。第二日午际又热,遂放胆再用原方,因其痰多而咳,为加清半夏、牛蒡子,服之全愈。

金华佗中医思维原创:阿司匹林亦有性味?用中医解释西药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对阿司匹林,张锡纯不仅从运用上做到了中西医结合,更是创新地从中医性味理论的角度去解释其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写道:阿斯匹林,其性凉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热,初得外感风热,服之出凉汗即愈。兼能退内伤之热,肺结核者,借之以消除其热,诚有奇效。又善治急性关节肿疼,发表痘毒、麻疹及肠胃炎、肋膜炎诸证,西药中之最适用者也。

就前文的描述看,外感初期,有发热的典型表现,此时投寒药当可退热。但是作为寒药,阿司匹林的“散”又如何理解呢?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肾气丸证治描论的意义》记载了另一个案例:有一人夏季感寒,恶寒甚盛。服阿司匹林,汗出感愈而胸痞气微,心烦意乱。若甚危险者,脉右关独大,虚松无神,左脉甚细。服附子理中丸梧子大五粒,顷刻而愈。此

中寒兼阴虚,附子理中少许即效……此治法,乃中寒宜附子理中却宜少服之法。

这一案例结合上文“散”的功能,推测阿司匹林可能具有的另一药性——辛,辛味药的发散功能,不仅解释了其发汗的功效,也说明了误用阿司匹林后气机耗散而导致的胸痞气微,心烦意乱。

金华佗中医思维原创:阿司匹林亦有性味?用中医解释西药功效

这样看来,石膏阿司匹林汤中两味药物也恰是相须的功效,因为石膏也具有类似的作用——《本草衍义补遗》说道:石膏……

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对于以上观点,《医学衷中参西录》还有另一个佐证——至西人谓防其出汗,可与止汗之药同服,亦系善法。然仍恐服后止汗之药不效,而阿斯匹林之发汗,仍然甚效也。愚治肺结核证,若一日用至一瓦,或一瓦强,恒作十次,或十余次服下——正是因为阿司匹林兼具寒凉退热和辛散发汗的功效,如此,我们便可推导出许多西药的药性,而与中药联合运用。


【三好中医师承,尽在金华佗】想要拜名师学中医,请搜索添加课程顾问微信号【jinhuatuoc】

金华佗中医思维原创:阿司匹林亦有性味?用中医解释西药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