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 VS 社会保险基金,我们不一样|中产必读

(1)

中国当前的社保养老亏空是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比如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收入为2.67万亿(不计算财政补贴部分),但支出却高达3.18万亿,也就说,亏空高达5000亿。按某机构推算,2017年的社保亏损规模将超过7000亿。

社会保障基金 VS 社会保险基金,我们不一样|中产必读

按现在整体的2.46万亿的社保规模以及亏空情况,不考虑财政补贴的因素,社保也就够支撑个3年半

这是全社会为老龄化社会而付出的代价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必然结果。

还好,每年还有各级财政补贴,比如14年补贴3548亿,15年4716亿,16年补贴达到了创记录的6511亿。

只是,这样的补贴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毕竟,6511亿相当于四川省两年的财政收入(17年四川财政收入为3579亿元)。

既然社保亏损,要么在收入端增加(如提高交费比例或增加财政补贴),要么在支出端减少(减少养老金给付)。

在支出端反映的是,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金上调速度大幅减缓,从过去10年年均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这样看社保领取还是很幸福的),下降到2016年的6.5%,17年的5.5%

在具体的领取数字上,将16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支出31854亿元除以总共的领取人数10103万,

人均年领取金额为3.153万元。(一个月不过2500元,够干啥?)

你会感觉到国家很尽力地想要去提高社保领取水平,但又迫于各项财政支出的紧迫压力,而陷入难以两全的境地。既希望做到老百姓的老有所养,又希望兼顾经济发展的各个要素,纠结。

有一个词,无力感,用在这里是合适的。

(2)

不过,你又会看到另一种关于社保基金的报道,说的是投资成绩斐然:

社会保障基金 VS 社会保险基金,我们不一样|中产必读

矛盾的是:按照社保基金统筹账户的现收现付的制度,每年收不抵支的情况,还有钱去做这样的长期投资?

而个人账户呢,往往都会做一些存款类投资,怎么还能投资马爸爸?

(社保基金的管理,还是缺少一个透明的公示制度。)

实际上,这里报道的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简称,是国家层面对于未来严峻的养老形势的战略储备。而前面说的养老保险领取,准确的说是社会保险基金,是由各个省市、地方各自管理

在具体的投资方式上,社会保险基金以保证本金100%安全为第一要求,而社保基金以稳健为诉求,能够承受投资过程中的波动,因此也就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社保基金的来源是国有股转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自2001年起,社保基金以795.26亿元财政拨款启航,到2018年管理资产总额逾2.5万亿。

在过往的18年中,仅2008年录得-6.79%的收益(当年上证指数下跌65%),其余年份中社保基金均为正收益。

从整体收益来看,过往18年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为8.44%,比通货膨胀率2.29%高6.15个百分点。

社保基金的投资碉堡了有木有?

社会保障基金 VS 社会保险基金,我们不一样|中产必读

但是,因为社保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着本质不同,属于战略储备性质,因此,

设立18年来从来没有动用过

也就是说,未来的的使用方式并没有确定,至少不会短期、大量地应用于社保领取。

对于个体而言,要靠自己储备更多的养老资金才是王道,毕竟,在我的理解当中,每个人都有的东西,也就是谁都没有。

因为价值被平均化也就没有个性化,要看的你比别人多了什么。个人的发展如此,理财的配置亦如此。

谁会指望着社保过日子呢? 毕竟,指望的话只有苦日子。

(3)

对于现在的中产家庭有什么启发?绕不开几点:

锻炼身体,这才是未来的基础;

开源节流,做好纪律性的理财;

安顿父母,他们的养老也不够;

规划未来,年老的自己还得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