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引发了中国历史最严重的王朝动乱,被评为最丑的皇后《三》

在上一节的“上位之战”中,贾南风接连干掉了政敌杨骏、司马亮、司马玮,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她用行动为自己树立了威望,朝廷上下,再也没有人敢与她作对。从此以后,她独揽朝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贾后专政时期。她大肆提拔党羽,封赏宗亲,培植自己的势力。

贾南风掌权期间,朝廷官员考核松弛,奖惩不明;政出多门,法令不一,赏罚不明;权在群下,势位之家,更相荐托,有如互市。贾郭恣横,货赂公行。但是我还们还是要客观的说,在她执政的这几年里,整个朝野相对还算宁静。这是因为,贾南风重用了一位能臣。资治通鉴里讲到,

贾后专朝,委任亲党,以张华庶姓,无逼上之嫌,而儒雅有筹略,为众望所依,委以朝政。华尽忠帝室,弥缝遗阙,贾后虽凶验,犹知敬重华。故数年之间,虽暗主在上而朝野安静,华等之功也。

她引发了中国历史最严重的王朝动乱,被评为最丑的皇后《三》

虽然贾南风为人狡诈凶残,但是在任用张华这件事上还是值得称赞的。她主政的时期,是西晋历史上除开国皇帝晋武帝朝以外绝无仅有的稳定时期。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贾南风的光辉往事吧。关于她的的淫虐,《晋书》是这样记载的:

后遂荒淫放恣,与太医令程据等乱彰内外。洛南有盗尉部小吏,端丽美容止,既给厮役,忽有非常衣服,众咸疑其窃盗,尉嫌而辩之。贾后疏亲欲求盗物,往听对辞。小吏云:“先行逢一老妪,说家有疾病,师卜云宜得城南少年厌之,欲暂相烦,必有重报。于是随去,上车下帷,内簏箱中,行可十馀里,过六七门限,开簏箱,忽见楼阙好屋。问此是何处,云是天上,即以香汤见浴,好衣美食将入。见一妇人,年可三十五六,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见留数夕,共寝欢宴。临出赠此众物。”听者闻其形状,知是贾后,惭笑而去,尉亦解意。时他人入者多死,惟此小吏,以后爱之,得全而出。

贾南风与晋惠帝司马衷生了四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时的皇太子是司马遹,深受晋武帝司马炎的喜爱。有一次皇宫夜里失火,晋武帝登上楼观望,当时只有五岁的司马遹,牵着晋武帝的衣襟走进昏暗的地方,说:“夜里突然出事,应当防备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可以站在亮处,让别人看到人君。”晋武帝从此认为司马遹很不一般。晋武帝曾经当着群臣称赞司马遹像晋宣帝司马懿,所以天下的人都归心敬慕司马遹。晋武帝知道太子没有才能,但是凭藉司马遹的聪明才智,晋武帝才没有废黜太子的想法。

她引发了中国历史最严重的王朝动乱,被评为最丑的皇后《三》

可是,方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太子司马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长期生长在父爱缺失,母亲不得相见畸形的环境里,纵使年幼时有好的名声,长大后却不喜欢学习,只知道与周围的人嬉笑玩耍,贾南风又让宦官之类的人引诱他,使他变得奢侈挥霍又骄横暴虐。因此太子的声誉与日俱下,而骄横傲慢却日益突出。

看到太子一天天长大,还不是亲生的,贾南风开始担心太子将来即位后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又有贾谧谗言陷害。贾南风便开始到处宣扬太子的短处,还接来妹妹贾午的儿子抚养,计划取代太子司马遹。

这时朝廷内外都知道贾皇后有谋害太子的想法。忠于太子的人开始活动,密谋除掉,不料事泄,贾南风抢先下手了。公元299年农历十二月的一个早上,贾南风诈称晋惠帝患病,让太子觐见。然后避而不见,让婢女端来三升酒,以惠帝所赐为由,让太子全部喝完。在太子喝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迷迷糊糊照抄了以自己口吻写就的谋反的文章,并亲手交给惠帝。惠帝不明缘由,震怒,要处死太子。在张华等一帮忠臣的斡旋下,太子被废为庶人,送到许昌旧宫幽禁起来。

太子被废,引起朝野内外群情愤怒。贾南风专制以来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以此为导火线,又一场政治风暴来临了。

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都想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捞取一些油水。赵王司马伦便是最积极的一个。他接受谋士孙秀的建议,派人挑拨离间,让贾南风除掉太子,然后再以为太子报仇为由起兵干掉贾南风。一向机巧的贾南风果然中计,落入赵王司马伦设计的陷阱,杀了太子司马遹,立刻成为众矢之的。

她引发了中国历史最严重的王朝动乱,被评为最丑的皇后《三》

赵王司马伦见时机成熟,便联合齐王司马冏共同起兵,矫诏奉旨捉拿贾皇后。矫诏,这个被贾南风玩的炉火纯青的手段最终被用在了自己身上。

随后,贾南风被赵王伦废为庶人,贾氏党羽被一网打尽。她先被幽禁在宫中,后又被囚禁于金墉城。这里,成为贾南风的终了之地。几天后,赵王伦如法炮制,矫诏赐给贾南风金屑酒。贾南风一生善用权谋,到头来却喝下了自酿的毒酒。

贾南风死了,可是由她引发的八王之乱却没有停下来。西晋的大一统局面仅仅维持了20多年时间,便在八王之乱的冲击下,又回到了汉末以来的混乱状态。11年后,西晋灭亡。

此后近三百年,社会分裂,五胡乱华,南北割据。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分裂、动乱最久的时期。

而这一切,祸起于贾南风!


她一生五废六立,前后成为两个国家的皇后,后世对她却颇有微词。

她是谁呢?更多内容,请看下节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