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可以比肩荀彧,爲什麼孫權疏遠他?孫權被逼道歉

張昭可以比肩荀彧,為什麼孫權疏遠他?孫權被逼道歉

東漢末年,分立三國。吳蜀魏都有其重要的政治人才。曹魏的荀彧自不必言,是當世的張良;蜀漢的諸葛亮身兼政治軍事大權,猶能扛起大任,是可比管仲、樂毅之才;那東吳的政治重臣是誰呢?其實早在孫策時期,他就已經物色好了。當時二張之名,早已聞名中原大地。二張之中,最出色的其實是張昭。在孫策在位時,多虧張昭處理政務,才讓孫策與周瑜放心在外征戰。

但到了孫權時期,江東的政務已不是張昭的夥計了!因為孫權甚至火燒過張昭的府門!

據記載,孫權想暗通遼東的公孫淵,對曹魏形成夾擊之勢。但張昭覺得真是個愚蠢的主意,堅決反對!

張昭可以比肩荀彧,為什麼孫權疏遠他?孫權被逼道歉

但孫權仍是遣使前往遼東,張昭憤怒自己的話不被採用,所以退居不朝,孫權在盛怒之下,指令士兵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來表明他永久不用出門了。張昭也很硬氣,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以表明他也永久不打算出門了。

但結果證明是孫權是錯的!

公孫淵出賣東吳,殺了孫權派到遼東去的使者張彌和許晏。這時孫權懊悔,數次派人請張昭上朝無果,又不肯示弱。於是他命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以此逼張昭出門。但這方法也沒嚇倒張昭,張昭在府內毫不理睬。孫權眼看大火要燒掉張府,無奈又命令將火撲熄。

張昭可以比肩荀彧,為什麼孫權疏遠他?孫權被逼道歉

最終孫權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去,表達道歉之意。張昭才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與孫權講和。

張昭是東吳帝國的開國元老,在孫策時期及孫權早年都深受重用。為何孫權疏離張昭呢?除了上面例子中體現的性格原因。其實大概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張昭曾經極力主張歸順曹操,這與孫權“鼎足三分”的思路相悖。

二是張昭卻一向將孫權當成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總是擺出一副託孤重臣的嘴臉,總是不斷提示孫權自己的重要性,說話常常不論場合,讓孫權下不了臺,這也讓孫權非常的反感。

張昭可以比肩荀彧,為什麼孫權疏遠他?孫權被逼道歉

孫策遺言:“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可惜孫策臨終遺言,句句都如箴言,孫權卻不聽。否則,也不至於困守江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