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分类改革,升职加薪或取编,你在其中吗?

目前,我国正处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安大改革时期;事业单位有分类改革,将现有的公务员队伍按照工作属性进行分类,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政执类等。

公务员分类改革,升职加薪或取编,你在其中吗?

在以前,广大人们群众眼中公务员就是一份闲差,一杯茶和一份报纸过一天,同时也享受优良的福利待遇及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每年的公务员招聘都是十分受欢迎!报考人数一年多过一年。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有些部门还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可工资待遇相差无几,也将大大降低某些公务员的工作热情。

至此,改革顺势而生,公务员进行分类改革之后,原有的薪酬体系将会被打破,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只要肯好好努力,工资待遇将突破行政级别上的限制,冲破科级、处级的“天花板”。

公务员分类改革,升职加薪或取编,你在其中吗?

公务员分类改革中,对于基层公务员也是很重视的。在此次改革之后,一个基层公务员的收入有望超过当地的局长或县长。不过,有一类人可能要失去编制,变成聘用制,具体可从《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中查看。

那么公务员分类改革后,会有哪些变化?

1、区分工作属性,明确独立的职业发展通道

政府部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这既不同于事业单位的教授,也不同于一般的领导干部,他们承担的工作专业化要求更高,从录用、考核、晋升上都应该有所区别。

各部门的公务员行政执法队伍,不承担政策功能,只承担执行功能。

2、更有针对性,公务员考核的目标可以定得更具体

公务员分类改革,升职加薪或取编,你在其中吗?

3、激发基层活力

对公务员分类录用、分类考核、分类培训,能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水平和素养。此外,科学合理、多样化的公务员职业发展通道让每个人都有更好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譬如为直接面向公众、基数较大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确定了更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拓宽职务晋升渠道

以前,只有综合管理类,管理职务晋升通道狭窄,让很多基层公务员看不到希望。施行分类改革,就是要打破“单通道”晋升的怪局。

只要基层公务员遵章守纪、认真履职、勤于工作,即使没有在行政级别上晋升,今后在待遇上也可以冲破科级、处级的“天花板”。

 5、让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更加专业化

录用公务员和公务员晋升的时候,高级人才就可以有自己的通道。这使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不受职业发展通道的限制,让他们也能在政府机关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加专业化。

“平均数”速算技巧——事业单位行测指导

行测在涉及平均数的数学运算题目中,巧妙利用中位数是可以大大简化运算过程的。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将这个特性移植到自然数列等等差数列中时,中位数即为数列的平均数。

自然数列的中位数特性:

1、位置特性:一定在数列的最中间位置。

2、数值特性:为整数或*.5

计算方法:

a中=(a1+an)÷2

下面以例题来说明中位数是如何运用的。

【例】小华在练习自然数求和,从1开始,数着数着他发现自己重复数了一个数。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所数的全部数求平均数,结果为7.4,请问他重复的那个数是:

A.2 B.6 C.8 D.10

平均数为7.4显然不符合自然数列的中位数规则。那么这个自然数列的中位数可能是7.5,即1—14的平均数,1—14的和为105。由于中间重复数了一个数字,那么他数了15个数,此时的数列和为7.4×15=111。所以小华数重复的数字为111-105=6。

解答逻辑填空题目的特殊方法——对应分析法。

对应,顾名思义就是呼应。对应分析法就是分析一段话中词语与词语之间或词语与语句之间呼应关系的方法。通过提示词语之间的呼应关系,给考生提供解答问题的思路,它主要可分为正对应和逆对应两种。

一、正对应

正对应,是指词语之间、文句之间或词语与文句之间在内涵上构成的相近叠加的对应关系。它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概括关系、解释关系、顺承关系。

1.概括关系

当词语、文句与前后的描述性内容构成概括与被概括的关系时,我们称此种对应为概括关系的正对应。

示例: 个别新公司往往把过多精力放在抓速度、抓规模上,简单模仿,同质化竞争,这种缺乏远见的行为不可持续。

点拨:“缺乏远见”与“抓速度、抓规模,简单模仿,同质化竞争”构成概括关系的正对应。

例题1: 语言在交流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被形形色色的、广义上的虚拟数字图像形式所取代,这样的清晰表明语言的局限。在这个意义上,随着“印刷术文明”的衰落,令人 的现代媒介“不使用语言”却能传达出更丰富的意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点 青眼相加 B.趋势 眼花缭乱

C.现象 眼前一亮 D.倾向 难以置信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中“这样的”提示,第一空是对前文的概括,即题干存在概括型正对应关系。由前文中的“越来越被……所取代”可知文段说的是一种走向,与此对应,填“趋势”或“倾向”更合适,排除A、C。第二空,原文没有体现出“难以置信”的意思,且“眼花缭乱”与前文的“形形色色”相对应。故本题答案选B。

2.解释关系

当词语、文句与前后的内容构成相互解释的关系时,我们称此种对应为解释关系的正对应。

示例: 遏制司法腐败、加强司法廉洁是个长期过程,既依赖于宏观层面,整个社会公正及廉洁程度的提高,又需全方位改革司法体和工作机制。

点拨:“宏观层面”与“整个社会公正及廉洁程度的提高”构成解释关系的正对应。

例题2:知识,不是静止的,知识人总是与他的时代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看似____的书斋生活的背后,精神世界的丰富图景却使任何“一言以蔽之”的企图成为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淡 空谈 B.普通 泡影

C.雷同 徒劳 D.相同 可能

解析:此题答案为C。分析句意可知,第一空与“一言以蔽之”构成解释关系的正对应。“一言以蔽之”指用一句话来概括,与“丰富”相反,强调了相同和一致性,故排除A、B。既然“丰富”,就不可能“一言以蔽之”,故第二空排除“可能”,答案为C。

3.顺承关系

顺承,表示描述事物的连续性。当词语、文句与前后的内容构成不可逆的连续关系时,我们称之为顺承关系的正对应。顺承又可分为对象上的顺承和关系上的顺承。

示例1: 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以更宽阔的视野和胸襟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点拨:“更大的”与“决心和勇气”,“更宽阔的”与“视野和胸襟”构成对象上的顺承。

示例2: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探索、勇于超越,积极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办法,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点拨: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改革创新”,只有“敢于探索”才能“勇于超越”,这两对短语分别构成关系上的顺承。

例题3: 在深化改革和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积极的 和更强有力的 ,落实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态 信心 B.姿态 措施

C.行动 手段 D.信念 政策

解析:三个“更……的”结构相同,提示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三者构成的是关系上的顺承,A、D两项显然不合乎这种顺承关系,排除。C项“手段”不符合文段的语体色彩,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二、逆对应

逆对应,是指词语之间、文句之间或词语与文句之间在内涵上构成反义或背离的对应关系。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反义关系和背离关系。

1.反义关系

当词语、文句与语段中的某个词语或某段内容构成相互反义的关系时,我们称此种对应为反义关系的逆对应。

示例: 有的社会管理,出发点就不端正,不是真诚为群众谋利益,而是掺杂着部门利益、少数人的利益。

点拨:“真诚为群众谋利益”和“掺杂着部门利益、少数人的利益”构成反义关系的逆对应。

例题4:19世纪的西方建筑师大多满足于把钢铁作为一种 手段应用于当时流行的古典式或哥特式建筑。很久以后,建筑师才____了古典和哥特模式,充分发挥了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

A.次要 放弃 B.补充 摆脱

C.主要 超越 D.典型 淘汰

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句意可知,第一空应与后面的“充分发挥”构成反义关系的逆对应,故可首先排除不能构成这种对应关系的“主要”、“典型”。再看第二空,句意为建筑师不再局限于古典和哥特模式,开始作出新的尝试,这是一种风格的突破,此处用“摆脱”比“放弃”更合适。

2.背离关系

当词语、文句与语段中的词语或某段内容构成相互背离但不是完全相反的关系时,我们称此种对应为背离关系的逆对应。

示例: 截至目前,上市房企2010年年报公布过半,除极少数表现不佳外,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额、利润和毛利率等指标的表现都十分抢眼,保持同比大幅增长的势头。

点拨:“极少数表现不佳”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额、利润和毛利率等指标的表现都十分抢眼”构成背离型的逆对应。

例题5:当前,一些城市____于表面繁荣、豪华的发展模式,____对百姓的服务功能;一些城市不顾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急于建设华而不实的新城;城市形象____求新、求大、求洋;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许多并未达到使用寿命的建筑纷纷倒地。这种城市化建设中“贵族化”倾向必须____。

A.陶醉 轻视 过分 警觉 B.倾向 漠视 注重 遏止

C.热衷 忽视 过度 警惕 D.致力 注重 极度 警醒

解析:此题答案为C。前两空为背离关系的逆对应,“致力”于“表面繁荣、豪华的发展模式”,就不可能“注重”“对百姓的服务功能”,故排除D项。A项“轻视”与B项“漠视”表示主观上对“百姓功能服务”的漠然与看不起,不符合政府的职能,而“忽视”则表示疏忽大意,倾向于工作中存在的失误,符合句意,且“忽视”也与第一空的“热衷”形成逆对应关系,故答案选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