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溫度的女子,成就高級的人生

做有溫度的女子,成就高級的人生

“別因為自己是女人,就禁錮了雙腳。真正長存於世的美,從來不止於皮囊,更是一個女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獨立和智慧。”

民國時期,那個動盪的年代,曾有一群女人才華橫溢,各領風騷,譜寫了生命的傳奇。然這些傳奇的才女裡,能成為中國近代最完美的女神者,莫過於林徽因。

林徽因的完美在於皮囊,在於氣質,在於她有趣的靈魂。好看的女子千篇一律,美麗的靈魂萬里挑一。痴情如張愛玲,美麗如陸小曼,悲慘如蕭紅都不及獨立而理性的才女林徽因,她是那個年代踴出的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讀書改變氣質,知識成就有趣靈魂

林徽因女士,生於1904年,其父乃當世才子,其母目不識丁。徽因自幼父母不合,概因家無子,後其父納妾,其母常泣。幼年性情陰鬱黑暗。後有其姑姑教導讀書,自此一入書海,博覽群書。

徽因愛讀書,6歲可寫信,七歲懂其父信中真意。她幼年讀書,雖記不清,然書中精髓早已長成骨頭與肉融入她的身體。徽因也因讀書驅散幼時的陰鬱,壯闊了格局,培養出獨立的人格和理性的思維。

1916年徽因12歲,全家隨父定居北京,後入培華女子中學進學,並在學校嶄露頭角,一望皎然。

林清弦說:“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她讀過的書。”此語用來形容徽因,倒是極為妥帖。那一望皎然的優雅,都是厚積薄發的沉澱。

1920年徽因16歲,隨父去歐洲,同年9月考入聖瑪麗大學,在倫敦徽因孤獨寂寞,恰逢徐志摩,才子佳人就此相知。

徐志摩初見徽因時曾說:“也許照著了什麼奇異的月色”。就這樣二人相互吸引,徽因博覽群書的靈魂香氣,詩意的話語,藏在骨子裡的氣質就這樣吸引了浪漫詩人徐志摩,讓她們掉入了愛河。

把握理性尺度,活出高級人生

熱戀中的她們在愛河裡沉淪,在康橋相會,在詩書裡遨遊,卻終是抵不過現實的摧殘。

錯誤的時間遇見了錯的人註定傷神,若愛請深愛,不愛請走開。徽因終是在愛與傷害中選擇了走開。她獨自回國,承受這痛苦和無奈。

對於徐志摩徽因是愛的,她們的愛太過浪漫,太過完美,然完美中終是有了一個張幼儀。也是張幼儀的出現敲醒了還在幻想的林徽因。徽因就這樣降下了帆,拒絕了大海的誘惑。她的人生因此走上了一條完美的理性之路。

林徽因很理性,她和徐志摩分手後,他們二人依舊是默契的談詩演戲扮情人,她可以隱藏內心的痛,與梁思成相愛,並最終嫁給梁思成。

當徐志摩向全中國宣告:“我們倆離了。”他想借此挽回林徽因的心。但徽因還是理智選擇了思成。她對此說過一句很理性的話:

“人生總在祈求圓滿,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當配才子。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太過精緻,太過完美,反而要驚心度日。”

徽因就是九十九度的女子,離沸點永遠差一度。減掉一度感性,增加一度理性。徐志摩雖然多才,但是更多情。而女人想要的,畢竟是一份現世的安穩。嫁給一個人,便是嫁給了一種人生。

徽因就這樣理性得決定了她的人生,選擇了那個最適合她的男人。而這個選擇,避免了她成為另一個“張愛玲”,也讓她以後的人生更加的完美。

有句話說得好:“女人越理性,活得越高級。”你可以保持九十九的熱度,但要想活得美,請把最後一度感性換成理性,這就是林徽因,永遠知道該放棄的時候放棄,該理性的時候理性。

找尋人生方向,成就有趣靈魂

林徽因說過一句有名的話:“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麼。”所以,婚後的林徽因不願只是“梁思成太太”,她要做一個獨立的林徽因,找尋人生的方向,她不是拴在籠中的金絲雀。

很多人曾經稱讚她貌美,對此她回應:“真討厭,什麼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沒有什麼事可做似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做呢!”

理性的思維,美滿的婚姻讓徽因的婚後生活多姿多彩。婚後徽因和思成二人雙宿雙飛,一起出國學習,徽因酷愛建築,夫妻二人同修建築學。徽因也在留學期間,學了美學,奠定了深厚的美學基礎。

學成歸國後徽因和思成在東北大學一起創立了我國第一個建築學系,也在後來,二人終身致力於古建築的保護和編寫相關著作,為中國的建築學留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抗戰八年間,徽因和思成整日冒著炮火的轟炸和艱苦的條件,懷著對建築的熱愛,對文物的一種保護,一次次從戰火中搶救古建築。她也從一個大家閨秀變成了疾病纏身,整日洗衣做飯的普通婦人,但她依舊愛美。

在長達九年的抗戰顛沛生活中,即便租住在最偏僻簡陋的房裡,她去舊貨店淘回老家具和舊書,在靠窗的牆上做一個小書架,再在下面的木凳子上鋪上一些飾布,並給家裡的陶製土罐插上大把野花。再累再艱再窮,她也要房子裝點得“欣欣然”。

她常常在夜晚寫詩,還要點上一炷清香,穿一襲白綢睡袍,面對庭中一池荷葉,在清風飄飄中吟詠琢磨美麗的詩句。這就是林徽因,骨子裡愛美的心,從外在的修身到內在的修心,從不疏忽對美的追求。

她的一生之敵林洙這樣敘述生病的她:“我承認一個人瘦到她那樣很難說是美人了,但是即使到現在我仍舊認為,她是我一生中所見過的最美最有風度的女子。”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徽因的美學基礎,對美的熱愛,讓她不但富裕時活得美,貧窮時更活得美。

1944年,日軍佔領貴州都勻。兒子梁從誡問徽因:“日本人要是打進四川,你們怎麼辦?”

林徽因淡淡說:“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梁從誡急了:“我在重慶上學,你們不管我啦?”

林徽因說:“真要到了那一步,就顧不上你了。”

後來,梁從誡回憶說:“我被母親的凜然之氣震動了。第一次忽然覺得她好像不再是媽媽,而是變成了另外一個別人。”如此剛烈,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縱觀林徽因一生,她寫下了那麼多詩歌、小說、散文,也留下了許多可載建築史冊的圖文與設計。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她最好的作品,她最好的作品是她的人生。能夠讓她成為民國女神範本的,也正是她高級的生活藝術。

這門藝術的核心就是,傾我所有去生活。不管遇到什麼流言蜚語、什麼挫折磨難,林徽因始終是積極向上,從不放棄。她要竭盡全力傾盡所有活出女人之美生活之美。這個目標她達到了,她留下的是她獨一無二的美,她的建築學為她錦上添花,詩詞佳作為她續寫傳奇,她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有著溫度的女神。

來源: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