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狐狸精”一词有何渊源?古代的“狐狸”一词是褒是贬?

狐狸,是我国常见的动物。毛色呈赤褐、黄褐、灰褐色,尾基部有一小孔,能分泌恶臭,居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外出觅食,天明始归。善于伪装,性情狡黠,民间多称为“大仙”,传说能化为人形,具有许多神通。古人对于狐狸认识很早,在《尚书》、《诗经》、《周易》、《左传》中都有关于狐狸的记载。

武则天与“狐狸精”一词有何渊源?古代的“狐狸”一词是褒是贬?

狐狸图

古人对于狐理的认识可谓毁誉参半。起初被认为是具有高尚品德的神兽,《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给狐狸赋予仁者的形象。还有古籍说,只有社会政治清明,狐狸就会生出九尾,如同出现风凰、麒麟一样祥瑞。但是到了东汉,对于狐狸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赵晔《吴越春秋》说大禹娶了涂山女为妻,此女为九尾白狐变化而来。许慎的《说文解字》干脆说:“狐,妖兽也,为鬼所乘。”从此,有了狐狸成精的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狐狸成精的传说进一步发展。《玉策记》说狐狸寿命八百岁满三百岁暂变为人形。”晋代干宝《搜神记·陈羡》也说:“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郭璞的《玄中记》描写更详细:“狐五十岁能变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这里的狐狸神通更加广大。不过,此时尚未有“狐狸精”之名。

武则天与“狐狸精”一词有何渊源?古代的“狐狸”一词是褒是贬?

武媚娘剧照

唐代初年,“狐狸精”名称开始出现。《太平广记·狐神》:“唐初以来,百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日:“无狐魅,不成村。”这个“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也就是“狐狸精”。在这前后,“狐狸精”并没有专门形容不良女性,这个称呼之所以与女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女皇帝武则天有很大关系。武则天原是侍奉唐太宗的才人,太宗以其漂亮和善解人意,特赐号“武媚”,又名“媚娘”。她在公元684年九月,易旗帜为金色,按天子规格建“武氏七庙”,以女性之身君临天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声讨,由大才子骆宾王执笔,写成《讨武檄》,开篇便有“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等严历指责武则天。武则天成为淫乱和狎邪的“狐媚”,人们自然将“狐魅”与“狐媚”、“武媚”联系在一起,由此“狐狸精”成为“不良”女性的代称。唐代以后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又将性格各异、人情味十足的“狐精”大事渲染,特别是明代许伸琳写的《封神演义》,把商斜王的妻子姐己说是“狐理精”变化而来,迷感商王致使社稷灭亡,更加重了“狐精”的罪恶形象。

武则天与“狐狸精”一词有何渊源?古代的“狐狸”一词是褒是贬?

苏妲己剧照

于是乎,后人逐渐把这个名称用到具有不良行为或妩帽、轻浮面具感力的女性身上,由此“狐狸精”成为贬称,并流传开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