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爲什麼有那麼多人黑曹操?

大家好,我是小飛,三國一個動亂、苦難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英雄,神機妙算的諸葛,百折不撓的劉備,治世能臣曹操,今天小飛就和大家聊聊曹操。

三國演義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黑曹操?

來自網絡

曹操,字孟德,安徽人,是我國東漢時期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客氣的說法叫奸雄,不客氣的說法叫奸賊,但是魯迅先生說,其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然不是一黨,但非常佩服他。魯迅先生可以說是近代以來第一個為曹操翻案的人,這樣一來對曹操就有了三種評價——英雄、奸雄、奸賊,那麼哪一個評價是準確的呢?

但是當我們弄清楚曹操的歷史形象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歷史形象它也不是那麼好弄清楚的。比方說,民間都說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歡曹操。蘇東坡就講到,在北宋的時候,民間有很多講史的,就是說書的,說三國,一說到失敗,聽眾就痛哭流涕;一說到曹操失敗了,大家拍手稱快。那麼說明至少在北宋的時候,曹操就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

三國演義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黑曹操?

來自網絡

那麼曹操為什麼不討人喜歡呢?他又幹了些什麼不討人喜歡的事呢?那麼也無非是三條: 一個是曹操這個人為人奸詐。但是這個不能算數,因為兵不厭詐嘛,打仗的人總是要詐它一詐的,不過你說敵人你就說他是奸詐狡猾,說自己就叫足智多謀,實際上一回事,兵不厭詐。第二件事情呢說他篡漢。這個事情跟我們沒有關係,這個王朝的皇帝為什麼一定要姓劉呢,為什麼就不能姓曹呢?說這個姓曹的代替姓劉的就是奸,這個說不過去。那麼最為民間所不滿意的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所以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壞了,所以老百姓討厭曹操。那麼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事情是事實,還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那豈不是一樁冤案嗎;如果是冤案的話,我們豈不是就該給曹操平反嗎。那麼這個事情史書上的記載是矛盾的,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曹操因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從京城裡逃出來,路過了他一個老朋友家,這個老朋友的名字叫,曹操到家裡的時候本人不在,於是就發生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慘案。

這個故事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說的是呂伯奢不在,呂伯奢的兒子和呂伯奢家裡的那些客人看見曹操帶著錢財很多,起了歹心,要搶劫曹操,而且拉走了他的馬,這個時候曹操起來拔出劍來把這些人殺了。這個叫做正當防衛。這個故事記載在什麼史書裡面?在裡,是他們魏國人寫的史書,所以也不一定靠得住,因為曹操是他們的太祖啊,那他們可能要給曹操打一個圓場,這個也很難講。

那麼第二個記載是說,曹操住在呂伯奢家裡面聽見呂伯奢的孩子在那弄鍋碗瓢盆,有聲音,曹操自己又是受董卓通緝追拿的罪犯,他起了疑心,“疑其圖己”,把呂伯奢一家殺了。這個叫做誤殺。第三個版本,差不太多,也是說曹操懷疑呂伯奢的家裡人要害自己,然後把他們一家都殺了。殺了以後,曹操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我們現在來看第三種情況,就算我們相信曹操是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也說了那句話,看看是個什麼樣的場景。是曹操懷疑這些人要害自己,當然這個疑心太重了一點,太過分了,然後把他一家人殺了。殺了以後發現是誤殺,然後悽愴曰,“悽愴”這兩個字很重要,就是殺錯了人,然後,唉,他也是很難過的,算了算了,寧肯我辜負別人,不可以別人辜負我啊。我們體察一下這個語境,曹操說這個話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我排解,所以很勉強地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做了一個辯護。而到了裡面他變成了理直氣壯,而且把“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前面加了天下兩個字,這個就大不一樣了。曹操當時說這個話只是就事論事,雖然我錯了,我錯殺了人家我對不起人家,我現在也沒有辦法,我現在走投無路,也只好是寧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這裡面應該說他還保留了一部分善意在裡面,而到了變成理直氣壯說我對不起天下人,不可以天下人對不起我,那就是一個大大的奸賊。

三國演義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黑曹操?

來自網絡

所以曹操的奸險歹毒這一點,應該說是有疑問的。但是即便如此,的毛批還說了這樣的話,他說什麼呢,他說“此亦孟德之過人處也”。他說即便是這樣,這也是曹操比一般人不一樣的、超過我們的地方!他說為什麼呢,他說如果換了別人一定說,寧肯天下人都對不起我,不可以我對不起天下人的。他說換了別人都會這樣說,但是實際上怎麼樣呢?實際上他們乾的就是曹操的勾當,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出了這個話。那麼也就是毛批認為,曹操雖然奸詐,但是奸詐裡面也有坦誠,他至少敢把奸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偽君子。所以他說這是曹操超過其他人的地方,因為這個世界上偽君子實在是太多了。奸詐當中有真誠,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個特徵。曹操這個人是奸詐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也有坦誠的一面,甚至有可愛的一面。我們就來看看曹曹性格當中矛盾的地方。

先說曹操的奸詐,最能體現曹操這個人奸詐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紹戰爭中發生的一件事。我們知道有,就是曹袁,第二戰役是曹孫,第是孫劉彝陵之戰。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戰以後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這場戰爭打得非常地艱苦,非常地艱鉅。當時兩軍對峙相持不下,而曹軍軍糧已經不多了,我們知道打仗拼什麼?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實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糧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這個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這個時候實際上是快要斷糧了,一籌莫展。

三國演義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黑曹操?

來自網絡

這個時候袁紹陣營裡面有一個謀士叫做許攸的突然來投奔曹操,曹操聽說這個消息以後大喜過望,“跣足而出”。什麼叫跣足呢?就是光著腳,那麼曹操這個時候跣足而出迎接許攸是什麼原因,什麼意思,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叫做來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腳在幹什麼,一聽說許攸來了光著腳就往外跑,大喜過望;第二種可能是表示尊敬,因為古禮光腳是尊敬。我們知道曹操後來地位很高了以後,漢獻帝給了曹操一個特殊待遇,叫做帶劍鞋履上殿,叫“劍履上殿”,劍就是帶劍,你可以佩著劍去見皇帝,履就是穿鞋,這說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見皇帝的。能不能穿襪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襪而登席”,穿著襪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點一定要光腳。所以光腳可能是表示尊重。這個曹操光著腳衝出去以後怎麼樣呢?撫掌而笑,摸著手掌哈哈大笑,說哎呀呀呀,子遠你來了,“吾事濟矣”,我的事情就好辦了,然後把許攸請到軍帳裡坐下。許攸就問了,說曹公,你的情況怎麼樣啊,“軍糧尚有幾何”,還有多少軍糧啊?曹操說呵呵呵,這個我的軍糧很充足啊,足夠用一年的。許攸說,錯了,重講。曹操說,半年。許攸說又錯了,見到老朋友都不說老實話,說實話吧,再給你一次機會。曹操說,哎呀這個,不好意思,剛才開玩笑,實話告訴你,只夠一個 月。接著曹操說了一句劉邦最愛說的話,“為之奈何”,怎麼辦吧?許攸說: “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機之日也。”說你帶著一支軍隊,孤軍深入,糧草已經沒有了,這是非常危險的,怎麼辦呢?我告訴你,在某某地方袁紹藏了一批糧食,有一條什麼樣的小路你可以過去,你趕緊率輕騎到那個地方焚其糧草,不出三日,袁軍必亂。曹操說太好了,然後自己親自率領五千騎兵,連夜抄小路過去,換上袁軍的服裝,碰上沿路的崗哨說是袁公讓我們來幹什麼什麼事的,衝到袁營。袁營一看,來了曹軍燒糧食,當然也拼死奮戰,當時情況非常地緊張。曹操左右的人跑過來說,曹公,敵人來了。曹操說,慌什麼?敵人到我背後以後再說這話,上。然後把袁紹的糧草全部燒光,從而扭轉了這個局勢。所以曹操的這個性格里面確實有奸詐的一面,但是我覺得他這種奸詐某種意義上也是逼出來的。那樣一個險惡的環境,他如果事事都說老實話,這還能夠克敵制勝嗎?他不能不撒謊啊,他甚至養成撒謊的習慣了。曹操這個人是個很複雜的人,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在我們看來,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但是大家注意一條,不管哪張臉,都是曹操的,不會認做是別人的。能夠把這樣一個複雜的性格統一於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體現的是什麼呢?體現的是曹操的大氣。什麼叫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個能夠容的,一個容量非常大的人,什麼樣的矛盾的東西到他這兒都統一了。

這就是曹操 ,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他,一個在小飛心中真實的他。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上面的關注,您的每一次評論收藏,轉發,點贊,都是我們創造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