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俯首拜陽明」王陽明心學爲什麼對後世影響如此深遠?

王陽明的一生中轉折點,乃在於“龍場悟道”,在此之前被貶官,而後去一道觀見了一個道士,對於從小患有隱疾的他,欲求養生之術,後來道士教了他一些養生之道,並沒有讓他修行,點化他,笑了笑說,先生有如此才幹,不如報國為民謀福,豈不是可惜?後來王陽明與道人交談一晚上,無所不談,第二天便早早告辭...

「一生俯首拜陽明」王陽明心學為什麼對後世影響如此深遠?

王陽明從小勵志做聖人,需知,正如蘇東坡所說“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正是有了早年程朱理學的影響,格物致知,“每天早晚對著竹子思考,說到這裡我們也不禁莞爾一笑,不過追求真理者必與常人無異,只不過有一顆恆心矣”。這乃是後來道家思想對於王陽明,起到了一個頓悟的作用。

「一生俯首拜陽明」王陽明心學為什麼對後世影響如此深遠?

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日本軍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將領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中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海軍全殲了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歸國的慶功宴上,面對眾人的誇讚,東鄉平八郎一言未發,只是拿出一塊腰牌,上面刻著七個字——一生伏首拜陽明。但是這個故事的真假存在爭議,而陽明心學對日本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幕府末期日本的大量思想家接受了陽明心學,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甚至可以說沒有王陽明的心學,不敢說沒有現在的日本,至少日本絕不會是現在的樣子。不唯日本、朝鮮、韓國都深受其影響。陽明心學被經濟騰飛的韓國奉為精神範本。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一生俯首拜陽明」王陽明心學為什麼對後世影響如此深遠?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語錄、論學書信的簡集,類似孔門的《論語》,是陽明學派的啟蒙典籍。“傳習”二字便取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知行合一、心外無物、致良知等主要觀點,講述了王學的內容、意義及宗旨。尤其是記載了王陽明提出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堪稱王陽明一生學問的精義。

無善無噁心之體,通俗來講,人心生來是純真的,本沒有善惡之分,受到後天的影響,善惡只是作為人自身行為的評判結果。

有善有惡意之動,善念或者惡念,和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乃至於受教育,自身文化修養,歸根結底是後天學習有很大的的關鍵。

「一生俯首拜陽明」王陽明心學為什麼對後世影響如此深遠?

知善知惡是良知,通俗來講,就是能明辨是非,知道行為的善惡就是內心良知的意念表現,人的思想有了善惡之分,也就是發現了內心的良知。沒有良知,為善為惡的行為都分不清,還談何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明辨是非,做的事情合乎天地之道,就是格物。格物,意為探究事物的道理糾正人的行為,“格”在此有“窮究”之意。

知善知惡是良知,(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行)此乃,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