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楼兰文书残纸》与魏晋书法的关系

近代以来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不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简牍和写本墨迹。西北地区出土的魏晋十六国时期简牍、纸本墨迹也较多,其中著名的是《楼兰文书残纸》,20世纪初以来陆续出土于新疆古楼兰遗址。这里是魏晋、西晋至前凉时期管理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西域长史的驻地和场所。这些残纸为戌边吏士所书,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因此虽经千载而纸墨如新,是非常重 要的书法资料,《楼兰文书残纸》字体类型丰富,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字体演变中多姿多彩的特色。

出土的《楼兰文书残纸》与魏晋书法的关系

楼兰古城遗址

汉字书法艺术也在楼兰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楼兰书法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极高的独创性审美价值。而现存的属于魏晋时代的木简,大多数是从古楼兰遗址发掘出来的。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等以及我国西北科学家考察团先后在楼兰故址及其周围的地区内发掘出甚多的木简。

这时的书迹与前代的简牍书比较,就是带有波折的隶书,几乎完全灭绝,而行揩、行草、草书为多。从其遗迹中可以充分证明现代传世不多的魏晋法帖或墨迹,如钟繇宣示力命、陆机平复,以及王羲之诸帖,都是可以互相印证。魏晋时战乱频繁,人民颠沛流离、灾难深重,于是灵魂不散、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佛教得以大为流行。开窟造像、镌刻铭记和颂扬佛教的丰碑应时而起,写经祈福的活动盛极一时,这些活动客观上给书法的普及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国、两晋时期的留存至今天的墨迹大多是写经、简牍和残纸。流传有序的书法家墨迹,是西晋的书法家陆机写的《平复帖》。《平复帖》的字体属于章草,它和出土的汉晋简牍章草很相似,用笔挺健、朴拙。 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韦诞、皇象、卫恒、索靖、陆机等,并他们的作品有的有刻帖流传。

汉简的文字,篆、隶、真、行、草(章草)各体具有。汉简在书写思想上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因此,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最终成为由篆隶向行揩转化的过渡性书体——汉简。 在《居延汉简》、《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大量的墨迹出现,这可以和敦煌的《敦煌汉纸墨迹》相比较。

出土的《楼兰文书残纸》与魏晋书法的关系

中国书法至魏晋南北朝时代,各种书体已趋于成熟阶段。真、草、隶、篆、行等书体皆臻完备,而风格流派各异,在中国书法史中形成了一个艺术高潮期。从楼兰鄯善出土的简纸文书的书体类型来看,基本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类型的变化形式,在这些不同的书体类型中渗透着楼兰鄯善地区特有的地域化风格特征,从而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楼兰书派”。

中国传统书法大都是以碑刻、简牍、青铜、纸帛等魏材料媒介创作并得以流传的,而因于自然界的限制,楼兰书法仅以简牍和纸帛为物质载体,这种物质条件的局限却形成了本土的书法形式特征。楼兰鄯善出土的木质有当地的所产胡杨木和从外地输入的松木两类,从而成为楼兰鄯善汉文等文书的主要书写材料之一。

出土的《楼兰文书残纸》与魏晋书法的关系

楼兰文书残纸

楼兰出土的文书残纸,其纸质粗精不一,但从墨迹渗透的情况看,大都适宜毛笔的书写。1953年西安出了“灞桥纸”,然对其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纸,学界尚有争议。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边遗址出土了西汉麻纸。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麻纸30余张,其中有三张写有文字。这些实物证明了在西汉时期麻纸已在西北地区流通,并且成为人们的书写材料之一。其次,汉代武威遗址所出土的带有笔庄名号的毛笔,说明了已有专门的毛笔制作坊。这些现象绝非仅仅是物质材料的问题,它从车面反映了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地区的书法艺术的昌盛状况。书写材料的进步和技术文化的传播是艺术发展的之一楼兰鄯善的汉字书法艺术发展也是如此。

出土的《楼兰文书残纸》与魏晋书法的关系

文献所记载汉晋时期曾在敦煌和楼兰地区活动过的书家或善书者班固、张芝、索靖等,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和楼兰无论行政隶属关系或交通联系都是极为密切的,敦煌地区聚集了大批的书家,并行成了风格鲜明的书法流派,其也曾经影响了内地书法的发展,他也必然会直接对该地区的书法艺术产生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