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一、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绘画技巧。这一点好多人或不知,或不会用,会用了又没有文化的关怀。文化的缺失是笔墨无法得以理解、无法得以传承的“硬伤”。

什么是笔墨呢?清人刘熙载有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书者,心画也。若不懂笔墨,何谈以文载道,中国画又有何内涵之说?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二、气韵

“气韵生动”不只是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大凡中国之艺术,中国之文学、武术、医学,都离不开“气韵”。“气韵生动”亦不只是一个文学概念,它已然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理念。所以说,中国画是人文的,是科学。

五代荆浩提出笔有四势曰:筋、气、骨、肉。而“气韵”来于笔墨,笔墨来于学养、来于人格、来于作者感时悯天的浪漫情怀。所以有“人格不高,画格难求其高”之说。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三、气势

“势”是一种画面关系,更是一种修为,没有“势”就不会有“气韵生动”。“势”有两种:

一是画面结构之势(造险);

二是笔墨运动之势(气韵生动)。

中国画是鲜活的、“形而上”的,“势”是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或险绝、或敦厚、或野逸、或俊秀,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皆是一种圆融的开合关系,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四、意境

中国画之境,远非自然之景或西画之景。若画家不明事理,误入景区,越描越像,越像越描,离中国画的本真意义越来越远。殊不知“境生于象外”、“境由心造”之理。石涛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的警句,画家当深悟。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五、写

“写”是中国画最为本真的母体语言。“写”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从于心,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二是游于艺,是“技进乎道”的诠释,讲求点线的形质,努力做到“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将一己的才情、学养、修为,通过“写”传移到笔墨中去。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六、散

散与紧是相对应的关系,只有散画面才会松,松则虚,虚则纳物,纳物则丰富而隽永。

现在的中国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普及性的“大写意”,胡涂乱抹,自欺欺人;二是做作之风,求大、求满、求全、求实,不是求艺,而是在比工夫,比谁下的力气大,不知也不会顾及中国画的真谛——体“道”。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七、玄虚

什么是道?老子说: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种惚兮恍兮的神秘,正是中国画愈藏愈深的精神境界。郑板桥“难得糊涂”亦正是画面玄虚的地方。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八、形

“形”是中国画独有的物象塑造方法,远不是西画之“型”,所以,画得越精细,描摹得越像,离中国画本真的意义就越远。“形而上者”,谓指精神层面的物象关系,是源于自然而升华于心中的“意象”,并不以实际物象关系为准绳,而是以符合心、眼、手的需求为标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九、写意

“写意”是一个文学概念,中国画之所以引用“写意”一词,概因其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之意。

“简”是简约,而不是简单。简是“以一治万”,繁是“以万治一”。石涛“一画”之说即是大写意最好的诠释。意笔、工笔、白描、重彩,都可以写意,同样都要讲究笔法,讲究墨法,讲究形而上的美学意蕴。胡涂乱抹可称其为简笔画,却不是写意。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十、空白

空白是中国画特有的心理空间,亦是画面呼吸的必然所在。没有了空白,中国画就缺失了玄妙的想象空间;没有了空白,中国画的“气”和“势”将不复存在。空白是中国画人文的想象空间。


(美文来源于网络,插图:画家张晖作品)

中国画的十大要素

张晖简介

张晖,198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攻读鲁美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专攻大写意花鸟画,擅画兰、竹、猴、猪、鸭等。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文史馆研究员。

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美展并获奖,连环画《驼峰上的爱》获七届全国美展银奖;数百幅作品及多篇学术文章发表于国家级专业书刊;《张晖作品集》、《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集·张晖》、《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张晖花鸟画作品精选》等八部个人画集及多部主编、参编教材先后出版;在法国巴黎、烟台画院、辽宁博物馆、北京荣宝斋大厦、俄罗斯托姆斯克、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多次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举办张晖写意花鸟画高研班;数十幅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外美术学院和美术馆等文博机构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