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三国演义》:人贪心起来,可以到什么程度?

人清贫起来,可以“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金钱名利无论如何都不能夺其志;但人若贪心起来,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算明知道一掷千金,钱都已经是花不完了的,也仍然要不停地用尽各种方法,去获取更多地金钱。

就好像清朝的大贪官和珅,已经是富可敌国,可从未见其有过收手的意思,最后一根白绫,什么也带不走。

东汉走向末路,便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群贪得无厌的愚蠢之辈,毫无节制地搜刮一切可搜刮之物,丝毫没想过给天下人一丝能够活下去的希望,因而不得不奋起反抗,最终推动了群雄割据、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品读《三国演义》:人贪心起来,可以到什么程度?

这群贪得无厌的人,就是“十常侍”,往大的方面说,就是宦官集团。说他们贪得无厌,是因为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人,都敢于伸手要钱。

下面的三个场景,对此有着深刻的体现。

第一个,就是卢植正在前线与黄巾军交战,本来已经取得了优势,可一个黄门左丰一来到后,就立刻向卢植索要贿赂,卢植不给,左丰就回报朝廷,称其“高垒不战,惰慢军心”,最后搞得卢植被拿回京问罪。

常言道危难当头,当团结一致,有什么事情等危险过去了再说。可这些宦官却根本不管这些,像打仗、想打胜仗?先给买路钱吧!殊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连在前线作战的将军,都可以问他要钱,贪心程度可谓“高过天、大过海”了。

第二个,就是黄巾之乱基本平定之后,十常侍就迫不及待地向有功之将索取金帛,谁不给就罢免谁。此外,更是四处派出爪牙,到全国各个地方收取金钱,谁不给就陷害谁,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

品读《三国演义》:人贪心起来,可以到什么程度?

试想,刘备在平定黄巾之乱中,虽不说有天大的功劳,但大小三十余战,还是有不小的功劳的,没有收到应有的封赏就算了,连在一个小地方做县令,都还是逃不过被迫害的命运。

战乱还未完全平息,贪欲之手就已经伸向四面八方,除了再一次激起民变,还能有其他的结局吗?而且,经过这样的事情,还有那个人愿意傻傻地为这些人征战沙场?

第三个,就是董卓以钱贿赂十常侍,竟然由原来的“有罪”变成了有功,统领西凉二十万兵,这也导致了后来董卓操弄朝政的局面。

本来董卓就是一个庸庸之辈,为将已经是无才无德、无勇无谋,却因为付出了一点金钱,就换来了二十万兵马。一个朝代有着这样一群眼中只有钱的愚蠢之徒,又怎么可能继续存在?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存在?

品读《三国演义》:人贪心起来,可以到什么程度?

其实,人有着“贪”的欲望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控制得当还能够成为前进的动力;可若像十常侍这帮宦官那样,毫无节制、肆意妄为,就是十分不可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